Toysdaily 玩具日報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261|回復: 0

[其他] 抗慢性病損心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4-10-2010 22:5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0月10日乃世界精神衞生日,今年的主題為投放更多資源在精神衞生上。近年社會大眾對可影響心理質素的身心症候認識日多,卻易忽略某些長期病患亦會因身體狀況而損及心理健康,甚至釀成自毁悲劇,今日特請來專家教授及早預防方法。

  近半長期患者受影響

  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上圖)表示,長期病患者的心理質素可受影響,一直都是精神科致力研究的重要課題。慢性病患者負面精神狀態成因有三:首先,部分疾病會影響體內分泌和激素水平,導致出現情緒低落、易疲倦、精神難集中等問題;其次,部分醫治慢性病的藥物如類固醇    、糖尿病    藥物等,亦會產生可以影響情緒的副作用;此外,慢性病可令患者生活質素變差及日常生活受限制等,因而導致自信心低落和產生負面情緒。「總括而言,統計各種主要長期病患,約有近半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丁稱。

  行為配合藥物治療

  丁醫生解釋,對於這類病者,藥物可於一個月內明顯改善患者的低落情緒、抑鬱和失眠問題。深層次的治療則須透過認知行為療法,甚至存在主義的心理學治療法,讓患者能夠從正確方向思考及接受患病帶來的影響,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法。由於治療期由三個月至半年不等,患者須有適當的耐性接受治療,而親友的支持和幫助,更是助長精神康復不可或缺的一環。

  五類高危疾患

  綜合有關研究及統計,以下五種為最常見引致情緒問題的長期疾病:

  1. 中風   

  由於中風患者活動機能受損,對生活上造成的不便較嚴重。如屬左腦中風會損及右邊身的活動及語言能力,可致更大不便。如連簡單的自我護理都做不到,更會令患者自信心低落,甚至形成抑鬱症    。

  2. 腎病

  腎病患者體內會積存較多的尿素,加上長時間的洗腎過程,都會令患者容易疲勞和變得情緒化,繼而對日常社交活動失去興趣及動力,令不快與苦悶情緒更加難以抒發,使情緒問題加劇。

  3. 柏金遜症

  此症患者的肌肉協調會出現問題,並會隨著時日不斷惡化,容易令患者自暴自棄。其次,因此症無法根治,患者易感絕望而萌輕生念頭。近年柏金遜症有年輕化趨勢,病情對年輕患者的打擊更大。

  4. 長期關節痛

  由過度勞損、受傷後缺乏治理導致惡化,甚至免疫系統失調導致關節發炎等,均可令患者長期關節疼痛。由於關節痛會妨礙活動能力,令工作、家庭、社交生活直接受影響,故均有可能演變為抑鬱症。

  5. 糖尿病

  因為患者須長時間服食或注射藥物控制血糖,而藥物副作用可影響情緒穩定。另外,如果病情控制不善,可以引致失明、截肢等嚴重後果,對患者的身心,均會構成沉重的打擊。

  四大危險訊號

  1. 患者服藥和接受治療的意願降低,甚至出現不合作情況,未能依照醫生指示服藥、覆診等。

  2. 逐漸或突然中斷過往既有的社交生活,甚至對本身熱愛的興趣、運動亦再提不起勁。

  3. 部分患者易因病情如疼痛而致睡眠質素欠佳,須提防部分病人有依賴,甚至濫用安眠藥情況。

  4. 不論是否長者,經常叮囑身邊親友,甚至交待身後事等,均有可能為有輕生念頭的先兆。

  少機會覆診難轉介

  由於本港公共醫療資源匱乏,多數長期病患者的覆診間距甚長,而面診時間又不足,往往令醫生難以察覺其精神有異,致令未能及時轉介給精神科跟進。令到長期病患者尤其長者的精神問題,一直難以被察覺,繼而對家屬造成負擔。丁醫生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長者的自殺率為年輕組別的一倍,達每十萬人便有六十宗,這亦為長者較多患長期疾病所致。

  ■病友小組分享會可讓無助的患者得到支持及認同感。

  ■親友應主動留意病患者的精神健康狀態。

  ■抗拒服藥或覆診已為危險訊號。

  ■為減少長期病患者自殺風險,應針對性地增加其精神科支援服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Toysdaily 玩具日報

GMT+8, 19-4-2024 11:12 AM , Processed in 0.1919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