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sdaily 玩具日報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437|回復: 5

[其他] 城市發展未受惠 傳統行業進退兩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7-10-2010 20:33: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城市急速發展,舊建築物被活化保育,幸保一「命」;可傳統手作行業卻沒那麼幸運。本地紙紮及裁縫師傅,將半生奉獻予職業,換來只是可喜亦可悲的「香港碩果僅存XX老師傅」稱謂,手作工藝沒人承傳;就連斗室小店亦要設於門庭冷清的街道,時刻飽受「加租即結業」的無情威脅。建築物可拆卸重建,但傳統手藝失傳,則難以「復生」。政府籌劃文化保育政策時,可有為這班老師傅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文:Dicky 圖:黃頌偉、Dicky

  紙紮師:做得一日得一日

  歐陽偉乾的紙紮鋪「寶華紮作」位於深水埗福榮街二號,由港鐵站D2出口往前走,穿過福華街後便到達福榮街,沿熱鬧的九十八號倒數行往二號的步程,彷彿就是他職業生涯的回顧——由繁盛走到凋零。約三百呎小鋪門外人迹罕至,時有鄰近水泥鋪揚起的沙塵飄至,令門庭更覺冷清。這位街坊習以叫做乾伯的紙紮師,1949年由內地來港,並於當時聞名的紙紮店「金玉樓」學師,六十一年來,除了過年過節,每天都靠這門手藝幹活,更以製作舞獅用的獅頭紮作揚名,「當時香港紙紮業興旺,每個月只做獅頭的收入都足夠養家!」然而,今天已甚少有人訂製獅頭,「我肯做亦沒有地方做,有人問起便索性說沒有做算了!」有錢不能賺的項目不止獅頭,還有各類特色紮作,「去年有人找我紮一隻十數呎高的大白兔,我哪有地方做?只好轉介給佛山同行承包,那處有足夠地方製作。」乾伯的紙紮鋪原址其實在黃竹街,店鋪面積較大,人流亦多,但五年前業主加租,逼不得已才搬往現址,他感慨地說:「店門外人影也沒多個,怎做生意?」

  乾伯憶述,本地紙紮業最風光時,製成品會外銷至美加等地,但自從中國改革開放後,內地紮作獲准外輸,以價廉優勢搶盡本地生意,「紮個獅頭,香港連工包料要八千元,內地只需千多元,雖然手工粗糙,但勝在夠平,故大受歡迎。」香港與內地貿易往來緊密,但受惠的,卻不是一眾傳統紙紮店。「人民幣不斷升值,令衣紙漲價,買紙紮品者愈來愈手緊。」現在人人講環保,連家用香燭都由三變一,「以往點開三支,現在一支就夠;以前每個月買一紮香燭,現在兩個月才買一紮。」

  近年雖有兒子幫忙並製作如iPhone等潮物紮作,但面對高昂租金和內地廉價貨競爭,七十五歲的乾伯對生意前景並不樂觀,「生意愈來愈難做,現在只好做得一日得一日吧!」

  裁縫師:無得玩便不玩

  「漢昌洋服」位於灣仔交加里中段,若你從沒在意它的存在,這並不出奇。交加里是灣仔一條小街,街頭是早已結業但被空置的京都戲院,街尾是垃圾收集站和公共廁所,整條街道人流稀少,再看看「漢昌洋服」的招牌    ,四字中有兩字已剝落失修多時,若與一街之隔灣仔道的人多車多店鋪商廈多現況相比,更覺「漢昌洋服」有被投閒置散的感覺。開業四十多年的洋服店老闆黃漢說:「近十幾年都是做熟客生意,但近年連熟客也愈來愈少了。」

  面積只有二百多呎的「漢昌洋服」,四十多年來店鋪面貌如一,與黃漢的裁縫手藝一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他十六歲時由內地偷渡來港,到步後就在灣仔與鄉里同住,並開始學師做洋服,由做西裝褲學起,每月約有二十元收入,「當時很多人拿人工去賭錢、食白粉,我則用二十元找人教我做衫,希望快些學會做全套西裝。」最後黃漢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學會做全套西裝的技巧,並於1964年開設了「漢昌洋服」。當時裁縫行業盛行,不少達官貴人、大學教授都找他做西裝,「做得好,客人再來光顧就最開心,尤其是那些有錢人,沒嫌棄我沒讀過書,店鋪又細,真的好開心!」

  今天,裁縫已被視為夕陽工業,愛做西裝者已不多,就算有,普遍亦鍾情於北上縫製,勝在夠平!「主要是靠班舊客,幫襯了很多年,大家已是朋友;但前排金融海嘯,生意很差,想過結業退休,但又怕悶。」現年六十五歲的黃漢,度身和裁、剪、車衣技巧依然純熟,可面對加租壓力和不穩定的生意額,他不得不考慮退下來的現實,「現在都是抱著玩的心態開工,無得玩便不玩吧,也沒法子。」

  後記:我要轉行!?

  兩位老師傅敬業樂業,將半生光陰花在一個行業上,乾伯紮竹篾紮了六十多年;黃漢剪布料剪了四十多年,還不時參考日本    潮流書籍,了解新興西裝設計,緊貼潮流。年輕一輩上班動不動喊悶,更時刻嚷著要轉行,卻從來沒有真正認識和投入自己的行業。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

  ■人民幣升值加上紙價上漲,令內地進口紙紮品價錢飆升,顧客亦沒以往豪爽。

  ■乾伯做的獅頭,手工細緻。

  ■大白兔紮作,礙於製作空間不足,有錢也賺不到。

  ■翻閱舊相簿,乾伯憶述當年風光史。

  ■三百餘呎小店,平日店外人流甚少。

  ■笑面迎人的黃漢說:「做人最緊要開心,有得做我就開心!」

  ■垃圾集和公廁就在店鋪旁,人迹罕至。

  ■古老熨斗,重如石頭,陪伴黃漢度過不少歲月。

  ■二百呎細小店子,多年來面貌依舊,黃漢亦無意改變。

  ■為增加收入,幾年前開始兼售絲襪,但銷情不佳,貨品囤積至今
發表於 28-10-2010 05:41:1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asuku 於 28-10-2010 05:43 AM 編輯

我地成日話五千年文化又乜又物,口號嚟咋。
其實最唔專重,最唔珍惜傅统文化傅承嘅就係我地,
剩係識得講經濟效益,賺唔到錢嘅通通無得留低,
但係,唔知點解人地重視文化保育嘅先進國家,遍遍就係留低好多古色古鄉傅統手藝,今日我地飛都要去睇嘅就係哩D嘢,年中俾人賺嘅旅遊開資天文數字,
識用腦嘅都知,哩D咪係經濟效益囉,文化本身就係一個金鑛,唔識貨嘅人先會當係垃圾!
發表於 28-10-2010 09:30:35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人貫穿4千年文化的,只有14個字.
貪新忘舊,見利忘義,講一套做一套.
頭像被屏蔽
發表於 29-10-2010 13:08:41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發表於 29-10-2010 14:57:0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地成日話五千年文化又乜又物,口號嚟咋。
其實最唔專重,最唔珍惜傅统文化傅承嘅就係 ...
Tasuku 發表於 28-10-2010 05:41 AM


香港比人叫文化沙漠係好有道理既:oh::42:
發表於 29-10-2010 15:14:22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人貫穿4千年文化的,只有14個字.
貪新忘舊,見利忘義,講一套做一套.
warxv 發表於 28-10-2010 09:30 AM


講得好!!!
中國人最貼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Toysdaily 玩具日報

GMT+8, 26-4-2024 09:51 PM , Processed in 0.0304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