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sdaily 玩具日報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459|回復: 1

請問光圈先決同快問先決有什麼分別的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30-11-2008 14:27: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請問光圈先決同快問先決是什麼東東來的呢?
影出來的相又有什麼分別的呢?
發表於 30-11-2008 23:36:49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readarticle.php?id=98

光圈可改變透光量及控制景深
光圈本身其實並不是很難懂的東西,顧名思義,就是鏡頭中讓光線穿過的一個孔。大家很容易就理解到,如果孔徑愈大,便可讓愈多光線透過,而孔徑的最大直徑便受到鏡頭的鏡片大小影響。鏡片愈大便愈難製造愈昂貴,而且也愈笨重。光圈的大小,是以光圈值來表示:
光圈值(F Number) = 鏡頭焦距(mm) / 光圈口徑(mm)
以一枝 50mm 的鏡頭為例,若它的最大光圈口徑是 36mm,鏡頭的最大光圈值便等於 f/1.4 (50 / 36 = 1.4)。光圈值是以 f 值來表示,f 值愈小光圈口徑便愈大。現時 35mm 單鏡反光機中,最大光圈值的鏡頭應該是 50mm f/1.0,而數碼相機則是 f/1.8。
有手動功能的數碼相機,是可以讓用家在手動曝光或光圈先決模式中將光圈收細的。單鏡反光機中最常見的 f 值有 f/1.0、f/1.4、f/2、f/2.8、f/4、f/5.6、f/8、f/11、f/16、f/22 等,不過數碼相機的光圈值現時只局限於 f/1.8 至 f/8。f/2.8 比 f/4 的通光量大一倍,f/4 又比 f/5.6 的通光量大一倍,如此類推。
如果是本專欄的忠實讀者,相信都知道光圈除了可以控制透光量外,也可以控制景深。光圈愈大,景深愈深,詳細情形已於上期解釋過了,也不便再贅。

如果是變焦鏡頭的話,鏡頭的最大光圈值通常都會以一個範圍來顯示,如 f/2.0-2.5,代表 Zoom 至最短焦距及最長焦距時的最大光圈。光圈便是靠幾片光圈葉來改變其大小。
專業的數碼相機通常可以在 LCD 上知道當時的光圈大小。
快門也可控制透光量
快門最基本的定義,便是感光元件(菲林或 CCD)的曝光成像時間。在菲林單鏡反光機中,快門一般靠鏡頭與菲林之間的快門簾去控制曝光時間,通常由 60 - 1/8,000 秒不等,更可以作長期曝光,即是說快門可以維持開啟,直至放開快門掣。在數碼相機中,某些單鏡反光型號的快門更可以快至 1/16,000 秒(如 Canon EOS 1D),這已經是超出菲林相機的極限以外。曝光時間愈長,感光元件的受光量便愈多。例如 1/30 秒的快門通光量,便比 1/60 秒多一倍。在較為專業的數碼相機中,快門可以透過手動曝光或快門先決模式調較。

菲林單鏡反光機靠快門簾控制曝光時間。普通數碼相機沒有快門簾,透過改變光圈葉的開啟時間(鏡間快門)及 CCD 的感應時間控制曝光時間。
專業的數碼相機通常可以在 LCD 上知道當時的快門速度。
光圈及快門互相影響
使用大光圈拍攝的照片,只有焦點部分才會清晰顯示,景深外的地方顯得十分模糊。細光圈可拍出深景深(或稱長景深)的照片,所有景物都顯得十分清晰。
慢快門可以讓畫面移動的部分模糊,產生動感效果。高速快門可以凝固移動中的主體。
看到這裡,心水清的讀者都可能有點頭緒。光圈及快門都可以同時控制通光量,即是說光圈及快門都是互相影響著。如果將光圈收細一級(例如由 f/4 收細至 f/5.6),通光量便應該少了一半。不過如果將快門時間增長一倍(例如由 1/60 秒減至 1/30 秒),通光量又回復了原先的模樣,即是說光圈及快門對通光量的影響是可以互相抵消的,f/4、1/60 秒及 f/5.6、1/30 秒的組合都可得到相同的曝光程度。
照片的影成是靠將適當的光量照射到 CCD 上,情況就好像將水注入一個杯中,太多或太少都不成。如果光線太多,CCD 的訊號達到飽和,又或者光線太少,CCD 未能分辨當中的細節,照片都會失去層次,即是說「影得唔清」。將適當的光線投射到 CCD 上,便是光圈與快門的最主要用途。至於應該用甚麼光圈及快門的組合,就要取決於當時的題材適合以甚麼景深表達,以及主體的移動情況而去決定了。


[ 本帖最後由 williamhychan 於 30-11-2008 11:39 PM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Toysdaily 玩具日報

GMT+8, 1-6-2024 02:28 PM , Processed in 0.0593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