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sdaily 玩具日報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8972|回復: 74

[個人收藏] Muv-Luv Alternative Total Eclipse - 衛士機体結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2-5-2011 23:19: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Douglas.M.Saint 於 22-2-2012 11:37 AM 編輯

我這貼絕對是向着"精華貼"出發。先不談我花了多小時間、心力及金錢在這貼子上,我最希望是可以有更多玩具迷友認識他們,令更多朋友可以樂在其中!

先多謝 HeheMimi 及 ChilLau 提供中、日網站供本人參考!

如有其他資料提供補完,本人極度歡迎!

戰術機

戰術機指的是對抗BETA用的巨大人型兵器。全名是“戰術步行攻擊機”。在此之前的戰爭乃是以戰鬥機為中心而爭奪制空權的形式,但在具有強大地對空火力的 BETA 光線屬種出現之後,戰鬥機可說完全派不上用場了。因此,人類在1974年開發了對 BETA 戰用的巨大人型兵器“戰術機”。

戰術機目前為止從第一世代發展到第三世代(尚在發展中):

第一世代是以防禦力和裝甲為優先選擇的機種。但自從發現即使是這樣的裝甲,戰車級 BETA 依然能夠輕易啃破後, 開發強化的重點便轉移到重點防護與機動性上。也就是第二世代的特徵。

第二世代是將耐熱耐彈裝甲限定配置在機身重要部位,以期達到輕量化並提升機動性。

第三世代是借由新材質裝甲達到更加輕量化,並提升資料傳輸裝置的速度和容量;不但強化機動性到前兩個世代難以企及的水準,也增進了柔軟性和即時應對能力。

日本帝國軍戰術機

海神【わだつみ】81式強襲步行攻擊機 (TSF-TYPE81/A-6J)

由潛水母艦搭載,用於登陸作戰時開闢灘頭陣地,擁有重裝甲與固定武裝的水陸兩栖型戰術機!



擊震(げきしん) 77式戰術步行戰鬥機(F-4J/TSF-TYPE77)

第一世代戰術機。F-4“幽靈”的日產版本。自1977年正式配備以來,改良過相當多次;由於主機的換裝和裝甲的材質更新,具有准第二世代機的性能;迄今仍為日軍戰術機部隊的主力。
 
瑞鶴(ずいかく) F-4J 改
  
1982年由日本政府城內省下單開發的 F-4 的改造機型。主眼在近戰機動層面上的強化,因此裝甲改采重點防護,強化近戰機動迴旋、瞬間加速等爆發式能力;但機體平衡性極差,非常仰賴駕駛員的技術。曾有在模擬戰中擊敗美國 F-15(當時是C型)的紀錄。性能面上為准第二世代機。

 

陽炎(かげろう) 89式戰術步行戰鬥機(F-15J/TSF-TYPE89)
  
第二世代戰術機。F-15“鷹式”的日產版本。80年代晚期的日本為了克服在自製戰術機上面臨的技術瓶頸而自美國引入本機,由於主要目的是吸收技術,因此配備數量不多。在性能強化上面也不是主要對象。就實際性能而言其實只有美國 F-15C 的水準。


  
不知火(しらぬい) 94式戰術步行戰鬥機(TSF-TYPE94)
  
日本自行研發生產的第三世代戰術機。以從美方得到的技術和生產經驗(從陽炎得到的)開發,作為日軍次代主力而進行量產。目前在日軍戰術機部隊中仍為少數精銳使用。目前可確定完全配備此機種的,只有防衛京都地區的第一戰術機聯隊和位於富士山腳的教導隊而已。至於橫濱基地配備的不知火也只有一個加強中隊的規模。機體表面配有新開發之雷射蒸發覆膜,對光線及 BETA 有較好的抗性。但就整體性能來說實際上只能稱為准第三世代。12.5 政變事件中叛軍是以操作者的技術層面去彌補和 F-22 間的性能差距,不過在性能上有很強的潛能。這從故事中段由武開發的 XM-3 操作 OS(其實是他打電動的模擬程式)導入之後,戰力立刻上升一事可以看的出來。






  
不知火 壱型丙
  
不知火的強化型以將來的武裝強化為主眼,強化了結構與動力源,出力比原有的不知火強化了15%,但有著消耗增加(續戰時間縮短)的問題,只生產了100多架。目前多交由老手駕駛員進行資料收集等試驗性質的運用。


  
不知火 弐型 XFJ-01a
  
不知火的新型試驗機,事實上是以壱型丙為藍本,各部零件換上美制第三世代機試驗零件後的(日皮美骨機)。目前已確知頭部偵蒐系統,肩部推進器,腿腳部均重新設計;腰部零件設計則由 Su-37 的設計修改而來性能由於使用正規美制零件(非仿製同級品)而有顯著提升,但嚴格來說是帝國軍新型戰術機開發中的過渡性質產物。原型機是除 F-22 以外機動力上唯一能匹敵 F-15•ACTV “活動鷹式”的機種。


  
吹雪(ふぶき)97式戰術步行高等練習機
  
日軍以 F-15J “陽炎”為基礎,作為第三世代機型的基本技術研究用而開發的高等練習機。以沿用不知火的量產組件為前提重新設計後,在97年正式配備。
  

  
武禦雷(たけみかづち) 00式戰術步行戰鬥機
  
以 F-4J 改“瑞鶴”的後繼機身分開發的純日產戰術機。實際上是以不知火的開發資料為本做出來的特殊用途機種。為日軍的精銳,直屬于將軍家族的“斯衛軍”所使用的機型。由於“高貴者應挺身於人民之前戰鬥”這樣的思想,作為供將軍家族成員和其護衛而使用的機體,特別重視格鬥戰能力和機動性的強化。近戰能力為各國戰術機中頂級水準,但代價是武裝籌載能力大幅低下。













統一中華戰線軍戰術機
  
殲擊8型(J-8)
  
第一世代 戰術機。F-4“幽靈”之衍生機種。和“瑞鶴”同屬改造機型。
  
殲擊10型(J-10)
  
第二世代 戰術機。過去的統一中華戰線軍是以其獨自改良 F-4 “幽靈”所誕生的 J-8 “殲擊8型”,經美方受權而大量生產做為主力機體。而殲8在F-4的眾多衍生機中也算是相當優秀的。但終究是以第一世代 的 F-4 為藍本改造出來的機型,其能力隨著時間經過逐漸到達瓶頸。有鑑於此,政府在1980年代始宣導引入新型機的必要性。在此曾考慮引進 F-16 “戰隼”的可能性,但對於以支援 F-15 為前提而生產的“廉價戰術機”F-16 之性能,政府表達了不滿。倘若要引入高價的 F-15 系列,以當時的國力而言也有經濟上的問題。另一方面,當時的以色列原先與美國共同開發新型戰術機“幼獅”(Lavi-拉維,希伯來文〝幼獅〞之意),由於美方將對 BETA 戰略轉變為以運用G彈為前提,而停止了對“幼獅”的開發支援,開發工作 因而中斷。眼見此一狀況的統一中華軍,聘請了“幼獅”的開發人員,和國內的科學家共同進行 F-16 的改良計畫。至此,以“幼獅”的開發經驗所培養出來的第二世代 戰術機技術為基礎,統一中華軍所追求的,以在大陸上的 HIVE 中戰鬥為前提,重視接近戰能力的戰術機誕生了,這就是殲擊10 型。機身較為小型化,但具有高度近身格鬥戰性能。前腕部外緣及從膝部裝甲延伸至小腿前端的部份配有高碳纖維制刀刃,增進格鬥戰的殺傷力。另外為了將使用貼附攻擊的戰車級 BETA 予以爆破並排除,胸部區塊和腰部區塊前方配有反應裝甲。武裝為82型戰術突擊炮和重量級、增強打擊能力的接近戰用長刀和圓形盾牌等統一中華戰線的特有裝備。也可加掛導彈發射器做為制壓支援用。1994年正式在統一中華戰線陸軍開始服役。



經國(F-CK-1)(現實中的編號IDF)
  
第二世代 戰術機。中國臺灣研發生產的 F-18 增程改進型(最初設定為F-16)。附帶一提的是“MUV-LUV ALTERNATIVE” 相關書籍上標示為K-FC-1,應為誤植。

埃及陸軍戰術機
  
F-4E “幽靈”
  
F-4 為最早開發之戰術機,而在世界各國使用多年。E型為更新航空電子設備、裝甲輕量化及換裝跳躍單位主機之准第二世代改良型

美利堅合眾國軍戰術機

F-4 “幽靈”

由美國開發的人類最早的戰術機,自然是第一世代。世界上有中、日等30余國採用,也有許多衍生機種。借由裝備和系統主機的更換,從開發以來已經過37個年頭,仍然是聯合國軍和各國戰術機甲部隊的主力之一。目前已從美軍第一線部隊退下作為純外銷機種使用。

F-5 “自由鬥士”

F-14 “雄貓”
  
1980 年代為配合大型特殊導彈[火鳥]而由美國海軍開發的第二世代戰術機。以高速匍伏飛行(貼地飛行)和一擊離脫戰法的應用為主眼採用複座式設計,比 F-15 還大一號其主機採用的可變輔助翼有很高的運動能力,但構造卻極其複雜。







F-15 “鷹式”

美軍以“幽靈”為基礎而開發的第二世代戰術機。由於也有其他國家配備,亦有多種衍生機型。美軍戰術機部隊的主力。

F-15E “打擊鷹式”

以“鷹式”為基礎,多次強化綜合性能後的最新衍生型,號稱最強的第二世代戰術機。亦是美軍主力機種。性能實質上已為准第三世代;由於美軍F-22的配備時間嚴重推遲,因此仍有著許多再強化構想。

F-15 • ACTV “活動鷹式”

F-15E 的性能強化型,為(不死鳥計畫)下的產物。借由軟硬體升級,模組化式外掛肩/背部推進器並安裝與開發中的 F-22 同型主機,有著遠超過同世代機的機動力。


  
F-16 “戰隼”

美國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公司所設計的第二世代輕型戰術機。美國於1980年代為因應戰力增強的計畫,先後配備了 F-14 與 F-15 兩種高性能的戰術機;但由於該兩種機型的生產條件與費用均過於高昂,因此造成配備速度減緩的問題。有鑑於此,需要一種能快速量產配備,而又具有第二世代機等級(當時第一線戰術機性能)戰鬥力的機種。在這種背景下的“輕型戰術機計畫”(正式名稱為LWTSF計畫)使 F-16 誕生。由於該機以廉價、快速的即戰力為主眼,因此性能面的擴張性相當的小,但由於成功的實現了小型與輕量化,有著優秀的運動性能及格鬥戰能力,美國除自己配備外也賣給買不起 F-15 的部隊(如中國臺灣);自 D 型開始外型有了變更,主要是修改肩部裝甲區塊與小腿部裝甲,以達到耐久力的提升和作戰時間的延長。許多美軍衛士稱其為“Viper”,是延續自 LWTSF 計畫時期的稱呼。1986 年正式開始服役。
  
F-18 “黃蜂”

F-20A (F-5G) “虎鯊”

以 F-5 系列為基礎重新設計、大幅提高性能的機種。借由主機換裝而提升了60%以上的出力,而達到了和新型機相符的傲人機動性。

F-22A  “猛禽”

美軍的次世代主力機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所開發的第三世代戰場壓制戰術機。生產數量尚少,但有著勝過其他第三世代戰術機的高度匿蹤能力和機動性,故有戰場支配戰術機的別稱。頭部攝影機的設計概念比較類似昆蟲的複眼,是目前少數將對戰術機作戰納入主功能的機種。匿蹤性、主機性能與機動性等均為現行戰術機之冠。由於美軍現行戰術機運用思想以配合G彈作戰的火力投射為中心,故該機與美軍其他舊世代機相同,不重視近戰能力的強化(美軍戰術機只有短刀,中國與日本均有長刀)。12.5 事件中迎戰主要搭乘不知火和擊震的叛軍精銳,達到了敵我交換率7比1的傲人戰績,展現了機體性能上的優勢。但也由於數量上的壓倒性劣勢和駕駛熟練度的差距等因素,而有多台遭到沙霧上尉率領的叛軍主力擊墜。頭部形狀設計和淒乃煌類似是由於同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緣故。







YF-23 “黑寡婦二型

與 F-22 同時競爭美軍 ATSF(先進戰術步行戰鬥機)第三世代戰術機寶座失敗的機體,整體性能與 F-22 不相上下,尤其在近接戰鬥的對應能力一向更是 F-22 所不及之處(此機原始配備包含長刀,專用突擊炮還有安裝刺刀)兩機模擬對抗四十次中有十八勝十四敗的優勢(其餘五次平手,三次無效)但由於維修整備性較 F-22低,加上同時期美軍的戰術機作戰要求改以配合G彈(五次元重力炸彈)為重心因此以單機戰鬥力為主眼的本機最後未被採用,原型機現位於愛德華空軍基地的露天機棚,被譏為“世界最貴的鐵屑”。諷刺的是,本機原始概念反較 F-22 符合 ATSF 中“對人造戰術兵器”的高機動/近接作戰要求。



歐洲聯盟軍戰術機

EF-2000 “颱風”

由英國、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共同開發的歐洲聯盟第三世代戰術機。在 F22A 服役前號稱最強。經過了法國退出開發等問題,總算在2000年正式開始配備。因為歐洲目前除英國與瑞典外,幾乎都在 BETA 佔領下,因此資源嚴重不足;該機採用機體小型化和多功能化設計,除了延長續戰時間外,其實也是減少資源消耗的手段。機身各處都配備了高碳纖維制刀刃做為固定武裝,特別是頭部、雙肩及兩前腕的配備也有姿勢制禦的功用。手持格鬥武器方面有西德的長戟、英國的雙手劍和西班牙的打擊盾牌等各種版本。而射擊戰兵裝除了標準的突擊炮系統(36mm機關炮配120mm滑膛炮)外,另有一種專門用於火力支援的戰術機手持支援火炮系統;該系統全長超過戰術機高度,可於57mm、105mm、220mm口徑換裝。歐洲軍隊在配置上傾向單由戰術機部隊作戰,因此才有專門的火力支援炮;和日本僅為增加有效射程的“支援突擊炮”是不同的概念。以高碳纖維製作跳躍單位主翼,這點和其他第三世代機相同。



“疾風”(Rafale)

法國脫離ECTSF計畫後獨自開發的第三世代戰術機。

JAS-39 “鷲獅”

瑞典制第三世代多用途戰術機。是為了配合瑞典特有的峽灣地形作戰而開發。

蘇維埃聯邦軍戰術機

米格系戰術機

MiG-21bis

F-4 的改造機型。由於蘇聯的戰術需求,因此極度重視接近戰能力和運動性能,和標準型F-4的最大差異在於頭部和大腿部等地外裝簡略並輕量化,及手腳部件重新設計等。

MiG-23/27

蘇聯真正的“純國產戰術機”,也是蘇聯最初的第二世代機種類,機體上仍保有許多第一世代機的設計特徵。整體來說受美國 F-5 系列的影響,因此外型設計有許多相似之處,但 Mig-23 生產上並不順利,前線整備與操作評價也不好, 除了現地修改試行錯誤外,也藉由外銷方式減輕負擔;這個系列真正改進完成的是 MiG-27 型,約有9成以上的零件經過修改與再設計。推出時已經略嫌落伍(純第二世代性能);但該系列占了蘇聯保有戰術機的 40%,仍是蘇軍第一線最重要的支柱。附帶一提,該系列的近接戰鬥短刀設計特殊,較他國用的型號長了一倍。

Mig-29 “燕式”

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設計開發的第二代戰術機。和 Su-27 是同時期發展起來的戰術機,在蘇聯同代戰術機中該機以擁有(和Su-27)同等的近距離密集格鬥能力而著稱,但是較小的有效載荷、正常執行時間太短以及身為主力戰術機但是逃生位置設計不合理成為該機的缺點。然而,和 Su-27 鶴式作為高低搭配中的“低”的主力型戰術機已經被部署在遠東地區。頭部的電子元件和肩部的 BLADEPAIN、前臂的彈出式鏈鋸劍使用和 Su-27 通用的裝備,小腿的前緣也配備了大型的格鬥用刀。
該機擁有和F-16和F-18戰術機相匹敵的綜合性能、近距離格鬥戰得到較高的評價、性價比高,被世界各國(東歐社會主義聯盟和東德)正式裝備。此外,在[日珥計畫]中是由東歐社會主義聯盟所屬的格拉夫小隊對強化型的 Mig-29OVT 進行相關的開發試驗。Ласточка在俄語中是“燕子”的意思,這是女性在友好討論時使用的。該機配備有對反坦克火箭用的散彈防禦系統,這個裝備是標準裝備還是對人戰裝備目前不明。1994年,開始部署。

“9.12” Mig-29的原型機代號。擁有強大的中、密集近接格鬥能力的輕型高機動多功能戰術機,通過間諜獲得的 YF-16/17 的資料困難地進行研發。由於蘇聯軍方正式採用 Su-27 戰術機導致該機的開發計畫被終止,但是由於抓住了 Su-27 初期故障的機會,由蘇霍伊設計局得到技術援助,終於完成了試做機。
  
Mig-29M
  
准第三代戰術機性能的機體。被競爭對手 Su-27M2(Su-37)打敗,Mig-29 的國內採購合同因此被取消。
  
Mig-29OVT “支點”

Mig-29 戰術機發展型的概念實驗機。該機採用的相關技術在 Mig-35得到實用化。諾斯羅普公司(美國)作為米高揚設計局正式技術合作夥伴對 Mig-29OVT 進行大幅度改進,該機體也因此被稱為[東方之鷹],作為 F-15•ACTV 的勁敵,該機被合作雙方當作[日珥計畫]的成功象徵。
  
而且該機是與西方企業進行技術合作而改進的,因此按照 NATO 的命名原則得到一個愛稱,Mig-29OVT 被稱為[支點]。
  
從 Mig-29 戰術機的主要改進點來看:由於增大 5%的機體使正常執行時間得到延長、改進了航空電子設備和傳輸介質 OBL 化(光纖化)、增加推進器以提高機動性、改變了BLADEPAIN 的刀片形狀、更換了增加出力的主發動機以及增大跳躍裝置的體積。
  
Mig-35(Mig-29OVT)
  
是 Mig-29 戰術機的發展機型,Mig-29OVT 戰術機是它的概念驗證機。機體的擴大提高了有效載荷,改進了主發動機提高了效率,克服了正常執行時間過短的問題。此外,跳躍裝置更換了帶有三維可控(軸對稱)噴管的向量推進器,具有和 Su-37 同等的機動能力。
  
標準制式的 Mig-35 戰術機被納入第三代戰術機的分類中,除了 Mig-29OVT 基本規格相同外,機體還裝備更換為碳纖維刀片的大型格鬥用刀。
  
正在與蘇聯將要主力裝備的Su-47戰術機進行比較測試。

1.42/1.44項目(米格1.42/1.44)
  
1984年,蘇聯的多功能前線戰術機計畫(MFPTI =МФПТИ計畫)開始,米高揚設計局據此開始研發米格1.42。
  
由於 Mig-23/27 戰術機過於平庸的性能導致成為失敗的第二代戰術機。鑒於美國開始研製對抗可能出現的第三代戰術機的ATSF計畫,1994年,作為概念驗證機米格1.44開始試製造。
  
米格 1.44 和 1.42 有很多共通點,1.42 據說是考慮到隱形戰術機的外形設計。目前很多問題都有不明的地方,武器裝備也沒有公開。
  
蘇霍伊系戰術機
  
Su-27 “鶴式”

蘇聯制第二世代戰術機。是第二世代機中第一種以與 BETA 肉搏為設計主眼的機體。因此和他國同時期機種相比,在近戰微調機動性上特別突出。“前腕部電鋸”“肩/膝部固定刀刃翼”等固定接近戰武裝也是因此機的運用成功而開始成為蘇系國家戰術機的標準配備。本來是蘇聯次期戰術機的主力,但因為 Su-37 的出現而減產;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腰部裝甲設計, Su-37 有配置能讓機體緊急停止與後退的逆噴射引擎,本機沒有。
  
Su-37 “終結者"
  
蘇聯制第三世代戰術機。Su-27 提升而來的機型(原為Su-27M2),加上美國諾斯洛普公司的流出資料而修改完成。西側(蘇聯對歐美的稱呼)視為准第三世代(2.5世代)。
  
固定武裝配有肩部裝甲前端4柄(左右)、膝蓋裝甲前端1柄(左右)的高碳纖維制刀刃,再加上蘇聯機特有的前腕部電鋸(左右),可說是超接近戰版本的機型。駕駛座有單座和複座兩種版本。複座型主要是將武器管制等工作交由副駕衛士負責,但為了人員節約還是以單座型為主流。





Su-47E “Bepkyt"



戰略航空機動要塞
  
XG-70b “淒乃皇貳型”(「淒乃皇弐型」(すさのおにがた))
  
從美國的 HI-MAERF 計畫中誕生的戰略航空機動要塞之試作機。約有一般戰術機的5倍大(100m)。借由ML(ムアコック・レヒテ)型反重力裝置產生的拉塞福(Rutherford)力場,能使光線屬種BETA 的雷射攻擊無效。並搭載了荷電粒子炮為主炮。開發時是期望能達到單機攻略HIVE的目標,但由於配備的電腦演算能力的問題,拉塞福力場也會在駕駛艙內部產生,使得人類無法搭乘;之後隨著G彈的開發,整個計畫就遭到凍結。後來則被ALTERNATIVE計畫接收。


  
XG-70d “淒乃皇肆型”(「淒乃皇四型」(すさのおよんがた))
  
HI-MAERF 計畫和 ALTERNATIVE 計畫的混血機種。是以對HIVE的單獨進攻及壓制為目的的“貳型”的完成機;而作為對 ORIGINAL-HIVE 攻略作戰的秘密武器,在橫濱基地地下最深處持續的進行調整。從作為主炮的荷電粒子炮開始,在設計階段就配備了2700mm電磁投射炮、120mm 電磁速射炮、36mm chain-gun、多用途VLS等多種火器,而解決了“貳型”缺乏一般武器的問題。其攻擊力極為強大。另外,由於解決了拉塞福力場的問題,也可以搭乘駕駛員;只是其人選有著嚴密的限制。

戰略合神機
  
火之迦具錘(「火之迦具鎚」(ひのかぐつち))
  
于 AGE 官方會員 Fan Disc “アユマユ オルタネイティヴ”中登場之最終兵器。“D計畫”的最後王牌,由三架戰鬥機合體成有一般戰術機數倍大的巨型戰術機。飛行和合體中基於超級機器人原理是不會受到 BETA 的雷射攻擊的。由於搭載了多具無限力機關,其戰鬥力極強。預計可以使用如“水晶防壁”、“猛禽翼翔天”、“駿馬百裂拳”、等所有護鬥士的必殺技。將無限力機關完全開啟時機身化為紅色,力量也更強大。由於無限力機關所產生的無限力力場會使電磁波擴散,所以不會顯示在雷達上。由於是極機密試作機,不會發出識別信號,要小心友方的誤擊。最大缺點是基於駕駛員消耗無限力的問題,作戰時間較短。

發表於 26-5-2011 22:09:4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ygat2005 於 26-5-2011 10:16 PM 編輯

花了多小時間、心力及"金錢":66:

but i think you should introduce the original game, the characters, the CG,... first:75:

also, I think the background is too :72:
發表於 27-5-2011 01: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哇!!!!!!!!~~~~~~~~~~~~~~~~~~~~:50::@
真係好詳細,好似介紹書咁呀!!!
d機體好型呀!係出自咩?
簡直就係將世界大戰異世界化,
設定好精密!!如果係動畫好有興趣睇呀!:71:
發表於 27-5-2011 04:23:59 | 顯示全部樓層
哇!!!!!!!!~~~~~~~~~~~~~~~~~~~~
真係好詳細,好似介紹書咁呀!!!
d機體好型呀!係出自咩?
簡直就係將 ...
Gackt 發表於 27-5-2011 01:22 AM


H-GAME
當然撇除R-18成份就係一隻好正既文字遊戲
發表於 27-5-2011 08:18:57 | 顯示全部樓層
Like

我都想買... 不過香港又難搵又貴...
發表於 27-5-2011 10:34:5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4# haberdog


   


竟然係H GAME!!!!!:50:
我都想玩下啦咁!!!
一隻H game竟然有咁詳細嘅軍事設定!!!!!:64:
發表於 27-5-2011 10:43:21 | 顯示全部樓層
很正的機體, 多謝介紹. :71:

有無出過模型呢 ?
 樓主| 發表於 27-5-2011 14: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很正的機體, 多謝介紹.

有無出過模型呢 ?
goahead 發表於 27-5-2011 10:43 AM


Yes!  :) F-18 will be the next one!

哇!!!!!!!!~~~~~~~~~~~~~~~~~~~~
真係好詳細,好似介紹書咁呀!!!
d機體好型呀!係出自咩?
簡直就係將 ...
Gackt 發表於 27-5-2011 01:22 AM


I hope so.......... :shy:

花了多小時間、心力及"金錢"

but i think you should introduce the original game, the characters ...
ygat2005 發表於 26-5-2011 10:09 PM


For the background, I think it is good to make the object more outstanding and overall the effect is good!  Anyway, thanks for the advices.  :)
發表於 27-5-2011 15:00:51 | 顯示全部樓層
嘩, 呢個貼超正呀, thx版主!!
發表於 27-5-2011 19:44:0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6# Gackt


有全年版
發表於 27-5-2011 19:55: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有d係上文冇講ge野...等我回家再加
注:
1.武禦雷係第3世代機...數量不多....一年只能出產1部
2.不知火 弐型在03年時點開始試用,2004年時點已正式投產,型號都改左叫04式
 樓主| 發表於 28-5-2011 00:28:14 | 顯示全部樓層
有d係上文冇講ge野...等我回家再加
注:
1.武禦雷係第3世代機...數量不多....一年只能出產1部
2.不知火 & ...
希仔 發表於 27-5-2011 07:55 PM


Thx news and those information come from Hobby Japan?  :)
發表於 28-5-2011 00:34:41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for your detail introduction!!:64:
發表於 28-5-2011 08: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竟然睇漏咗德哥好帖~~~非常詳盡有心~~~:)不過所有機體玩具唔係大路貨~~~吸引力始終較遜一籌~~~:( 期待德哥出多啲好帖~~~:77:
發表於 28-5-2011 08:27:25 | 顯示全部樓層
:71: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Toysdaily 玩具日報

GMT+8, 2-5-2024 01:55 AM , Processed in 0.0513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