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專訊】過去兩天內地出現大型反日遊行,日本亦有反華示威。中日硬碰對兩國經濟皆不利,然而日本在政治上因右翼擴張、美國幕後策動,與中國衝突只怕愈來愈尖銳,中國要有心理準備及應對策略。
日本右翼團體過去三周周末都有示威或巡視釣島的反華活動,上周六則是六千人包圍中國駐東京大使館;相應的內地亦爆發九一八多個大城市反日示威後,另一次大型遊行,過去兩天至少六個城市逾四萬人示威反日。
日本民情反華 美國幕後漁利
內地城市反日示威,外界相信是官方放鬆管制,讓日本政府明白日人對釣魚台有民情,中國人亦有情緒,希望雙方合作避免再刺激民情。
中國在中日關係上一向主張求同存異、擱置爭拗,因中日友好可帶來區域安全、共同開發東海,以及日本對華投資。雙方友好對日本經濟更為重要,因對華出口已成日本經濟的主要支柱。
雖然中日和好對雙方經濟都有利,但深層次的政治問題,包括日本民間情緒及美國,卻令中日走向更多衝突。
日本民間情緒既向右轉又愈來愈反華。日本右翼團體藉日本政府釋放釣魚台撞船事件扣押的中國船長,能連續數周舉行反華活動,皆因國民有逾七成反對釋放船長。
日本民情反華,除因相信釣魚台為其故有領土,更因中國今年第二季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愈強大令日人對已迷失廿年的日本經濟愈感憂慮,自然期望有政治強人帶領日本走出幽谷、抗衡中國。
日本政界右翼勢力借此民間情緒而擴張,進而將推動日人更反華。
此外,美國去年底起重返亞洲,除利用南韓、越南進逼中國,日本更是重要棋子,因此才有美日年底擬在釣魚台附近舉行大型軍演。美國要利用日本圍堵遏制中國,日本首相卻不能不聽命,否則一如前任首相鳩山欲搬遷沖繩美軍基地,卻換來下台命運。
雙方摩擦勢增 中國要新策略
在政治凌駕經濟下,日本對華將可能愈來愈強硬,雙方友好將變得更渺茫。中日不和將導致日本減少在華投資、中日貿易受挫,這對中國經濟影響較日本輕得多,但卻會危及亞洲區域安全,打擊外資對華信心,美國亦會借此挑動南韓、東盟等疏遠中國,對中國構成重壓。
因此,中國要有較壞打算,並依此制定策略,應對經濟挑戰及周邊國家關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