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sdaily 玩具日報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338|回復: 0

[玩具攝影] 三菱重工 - 日本海軍雷電(J2M)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7-12-2017 09:4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菱重工 - 雷電戰鬥機



1939年(昭和14年),日本海軍在面對了中國戰場的轟炸機後,開始指名「三菱重工」為其開發一款名為「十四試局地戰鬥機」的攔截戰鬥機。當時海軍要求新款「局地戰鬥機」在6千公尺高空的速度為每小時325節(約601.9km/h)以上,最好能達到每小時340節(約629.7km/h),爬升力需在5分30秒內達到同一高度,能以最高速度保持續航43分鐘以上(維持正規裝備),裝備兩挺20mm航空機炮和兩挺7.7mm機槍,外加在駕駛座的後方安裝防彈鋼板。

「三菱重工」把設計任務交付給了曾經研發「零式戰鬥機」的堀越二郎。為了確保爬升力和速度,新機型需要一台大馬力的發動機,而當時缺少為戰鬥機專門設計的小型大功率發動機。原型機「14試局戰」(J2M1)使用l台「火星」13型發動機,配備3葉式螺旋槳,由於發動機馬力不足,最大速度僅為556公里/小時。該機試飛於1942年3月20日(比「紫電」早9個月),後因為後起落架支柱被壓彎,導致升降舵卡死,起飛後不久便機毀人亡。設計小組因此採用了當時為「一式陸上攻擊機」等轟炸機裝備的「火星」發動機,安裝了延長軸和強制冷卻風扇等改良成為了「火星一三型」。1941年(昭和16年)7月,決定了添加「水甲醇注射器」。同年12月,正式決定採用「火星二三甲型」換裝新設計的「十四試局地戰鬥機改」。為了減少大型星型發動機帶來的阻力,機頭被特意延伸形成了一個相對非常細長的發動機外蓋。早期的「雷電」採用了彎曲的座艙擋風玻璃,後來出自扭曲光源的考慮改為了平面玻璃。1942年(昭和17年)2月,裝備了「火星一三型」發動機的試作機開始了飛行試驗,結果最高速度和爬升能力均沒有達到要求,迫使測試團隊把注意力轉向了「十四試局地戰鬥機改」。1942年(昭和17年)10月,「十四試局地戰鬥機改」(後來在1943年8月改名為了「試製雷電」)試作機首飛,這次雖然達到了基本的性能要求,但是因為發動機在最大出力時產生的強烈晃動使得「三菱重工」不得不推遲了生產時間,最終耗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把螺旋槳的變速器和強度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1943年(昭和18年)9月,一一型(J2M2)的生產正式開始,在送往各部隊後發現在高空作業時發動機仍然很難維持出力,使得工廠不得不嘗試安裝「火星二三丙型」和「火星二六型」發動機。1944年(昭和19年),新產品開始裝備了為在高空飛行特別設計的螺旋槳。「雷電」在580km/h的速度下依然保有相對敏捷的手感,大幅改善了「零式戰鬥機」在高速下動作僵硬的問題。為了維持最高速度同時又特意減少了機翼面積,襟翼也得到改良,然而這也使得在著陸時容易引發失速。「雷電」一一型(J2M2)裝備了和「零戰」一樣的兩挺20mm航空機炮和機頭的兩挺7.7mm機槍九七式重機槍,在二一型(J2M3)以後則在機翼內全部改用了四挺20mm「九九式機炮」。當時的二一型使用的20mm機炮還有分為「一號短槍管型」和「二號長槍管型」,起初分別在外翼裝備了「一號炮」,在內翼使用了「二號炮」。雖然兩種都為「九九式」,但是因為內部構造的不同使得雙方的彈藥不能互換。在「二號炮」的量產穩定後則全部改用了長槍管型,也有少數的機型裝備了30mm航空機炮。

Source: Wikipedia















Next Sharin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Toysdaily 玩具日報

GMT+8, 12-5-2024 08:31 PM , Processed in 0.0176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