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今天我們都應該溫故知新,看看1979年美國電影《危機》(The China Syndrome)的教訓。《危機》雖是個虛構故事,甚或是部添油加醋的驚慄電影,但其預示核電廠意外的可怕,把核電廠拍得像枚計時炸彈,一旦發生輻射泄漏即遺禍無窮,幾十年來竟一再給它言中。跟《危》片同年發生的美國三哩島事件,八○年代令人猶有餘悸的蘇聯切爾諾貝爾災難,以至今天的福島核電站事件。歷史總是不斷重演,這陣子福島令我們上了核電不安全的通識課,往後反核的聲音必定更激烈——但願仍非太遲。
Kimberly的對白也提到Bernstein及Woodward,兩個揭發水門事件的人民英雄。《危機》在著名的《驚天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之後幾年出現,由影片議題到新聞工作的描寫都帶有《驚天》的影子。《驚天》當年推出後,一度令人對新聞工作充滿憧憬,記者成為熱門行業,年輕人視Bernstein及Woodward為偶像,《危機》的Kimberly也沒例外。《危機》最後在控制室一場戲,Kimberly專責幕前採訪,Richard在幕後支援,核電廠的管理層怕東窗事發,大家都在爭取時間互相鬥法。新聞及言論自由,媒體輿論發揮了監察政府的作用。即使處於劣勢,記者在適當時候一語道破、提出尖銳的問題,甚至可以把局勢扭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