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瓦尼·斯加帕雷里所繪之火星地圖。望遠鏡發明後,人們對火星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觀測。第一個使用望遠鏡觀測星空的伽利略所見的火星只是一個橘紅小點,然而隨著望遠鏡的發展,觀測者開始辨別到一些明暗特徵。惠更斯依此測出火星自轉週期約為24.6小時,他亦為首次紀錄火星南極冠的人。一開始由於各人各自觀測,意見亦不一致,地名也未統一(例如用繪製者名字命名)。後來義大利的喬瓦尼·斯加帕雷里(Giovanni Schiaparelli)統合了各家說法而繪製了一個較可信的地圖,地名取自地中海、中東等的地名和聖經等作為來源,而其餘則依照舊有的觀念:暗區被認為是湖(lacus)海(mare)等水體,如太陽湖(Solis Lacus——Lake of the Sun)、塞壬海(Mare Sirenum——the Sea of Sirens)、最明顯暗大三角——大塞地斯(Syrtis Major);而亮區則是陸地,如亞馬遜(Amazonis)。這個命名系統一直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