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 Mark 34 的開發經驗之後,東尼隨即將測試過程中獲得的數據投入了正式版災害救援裝甲的研發,其結果即為暱稱「紅鯛魚」的Mark 35裝甲。
與前身 Mark 34 不同的是,Mark 35 在設計之初即被賦予了重型裝甲的定位,因此這款型號各處的部件皆具備了比起一般裝甲更為粗壯的外觀。除了大腿、小腿兩處為了整體穩定性而沿用 Mark 11 與 Mark 10 的設計外,Mark 35 肩頸部位的高領護甲、背部的推進背包與雙肩的梯形肩甲也承襲了 Mark 34 原創的樣式,並在頭部、軀幹兩處採用全新設計的大尺寸部件與獨特的方形衝擊波轉換器。而為了支撐尺寸加大後的重量,Mark 35 的幾處主要關節之間也增設了額外的油壓系統以供連結,讓這套裝甲的外觀特徵十分顯著。
由於「紅鯛魚」僅具備初步的飛行系統,且各處部件大型化後造成了整體靈活性低下的缺點,因此在東尼與 AIM 的決戰開始不久後,這套由老賈負責操縱的裝甲隨即在飛行的過程中遭到了多名絕境士兵的攻擊而無法脫困。雖然 Mark 17「破心者」即時前來救援,「紅鯛魚」依然無法免於面罩與光學系統被破壞、因撞上障礙物而嚴重損毀的命運。
雖然她被瞬殺,但她的造型比其他鋼鐵人破格,所以我蠻喜歡她的!
看來 KA 發功了。作為玩家是十分歡迎的!
老實說,比起其他 Iron Man 這只 Red Snapper 真的有驚喜!不是 HT 那只出得差,但因以 PPS 形式推出,故可動性始終有一定限制。而 KA 這只 Red Snapper......
整体十分重手, 但因設計問題這只 Red Snapper 沒有頭雕及配件上比較少。可動性方面,你真的可以放心了。喉管及裝甲連動令其可動性增加。但因裝甲與關節之間的問題而始終對其可動性有所影響。腰部有伸縮喉管及可輕微向前後左右擺動,配件只有一對手掌可供替換。無論手掌還是鉗口亦有亮燈功能,腳底加燈亦不在話下了。關節略鬆,故對這雙鉗臂的確是一個挑戰...... 不竟鉗臂的份量是不容忽視的。因腳掌的設計較大,所以不用台座也可站得穩穩的。入電方式亦很方便,因外甲是用了磁石作組合的。
缺點除了關節略鬆之外基本上沒啥可以挑剔了!這只 Red Snapper 的確能夠帶給我驚喜!
分數低不是因為質素,可動性及可玩性在設計上的確加不了分...... 下一隻的 Iron Man 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