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15-4-2011 18:33:25
|
顯示全部樓層
在 R34 GT-R 仍未停產前, Nismo 在 2000 年的時候提出了名為 “Z Concept” 的計劃. “Z Concept” 的目的就是為 GT-R 進行最高程度的改裝, 令它無論在賽道或街道都可以成為一級跑車. 經過兩年的開發及研究, Nismo 成功製成了 Z1, 也就是 Z-Tune 的第一個版本. Z1 的改裝元素完全來自在 JGTC 比賽中吸取的經驗, 由於當年的 GT-R 賽車還未使用 V6 引擎 (據說 2003 年開始才改用 V6 機器), 所以改裝 RB26DETT 引擎對 Nismo 來說簡直易如反掌. Nismo 掌握了許多街車改裝的數據和經驗, 而 Z1 就是從這些數據中孕育出來. Z1 只是一輛慨念車, 並沒有推出市面. Z1 的改裝細節基金上與後來的 Z2 一樣, 只是馬力達更高輸出的 600ps.
外觀上, Z-Tune 整套擾流套件是可作公開發售, 並非真正的 Z-Tune 才可擁有. 這套包圍是源自 400R, 只是因應 R34 身上不同的線條而作出修改. 另外, Nismo 或者吸取了發售 400R 的教訓, 原本定下 99 輛的銷售目標卻因為遇上不可預見的因素而最終只生產了 44 輛, 所以 Nismo 方面便將 Z-Tune 的銷售目標定為 20 輛, 剛好也可以紀念 Nismo 部門成立二十週年. 買家購買 Z-Tune 的方式亦可以選擇, 你可以花上 17, 745,000 日元直接向 Nismo 訂購一輛 Z-Tune, 或者將閣下的 R34 GT-R 交予車廠進行改裝, 當然你仍需要付出 13,125,000 日元的代價, 兼且 Nismo 方面拒絕接受任何經碰撞事故, 或行駛多於三萬公里的 GT-R 進行改裝; 而最後廠方亦會考慮買家的知名度, 及無不良駕駛紀錄的買家為優先. 高昂的售價, 加上 Nismo 的買家要求嚴謹, 令 Z-Tune 只生產了 19 輛.
之前提及過 Z-Tune 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全面改造的賽車版 Z1, 內裡幾乎融入了 JGTC 大部份現有的成果, 甚至車架也換上碳纖維部件, 整體剛性絕非標準型 GT-R 可媲美. 動力系統上, 引擎內部已經過翻天覆地的改裝, 令 Z1 輸出達 600ps 馬力, 龐大的輸出基本上沒有從日常耐久性作出考慮. 相對於販賣型 Z2, 動力輸出為耐用性進行了妥協, 馬力被下調至 500ps, 同時加入了冷氣系統, 催化器, Connolly 真皮座椅及車內其他裝飾等等…
Z2 的內部改裝繼承了 400R 的改裝細節, 引擎排氣量仍為 400R 的 2,771cc, 甚至連口徑及衝程也相同. 要將 RB26DETT 的排氣量加大對 Nismo 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 活塞, 連杆, 曲軸, 缸床墊片等全部與 400R 相同的方式進行處理. 活塞被換成直徑 87mm 的鍛造製品; 連杆長度被縮短; 令活塞行程增加至 77.7mm; 曲軸是 400R 移植過來的; 缸床墊片由原裝石墨製品換成金屬的 1.2mm 產品; 油底殼則改用有防傾功能的合金製品. Nismo 同時修改了燃燒室的形狀以利燃燒效率; 汽門座亦被重新打磨, 令進氣效率更高; 而凸輪軸則是 Z-Tune 專用貨色. 除了引擎內部硬件升級外, 周邊的設施均被替換成更可靠的高性能製品. 例如 Nismo 的燃油泵, 燃油管, 燃油噴咀… 由於 Z2 依然是採用雙渦輪增壓引擎設定, 所以排氣系統頭段為兩條不銹鋼頭 Pipe, 之後是三元化催化系統, 最後便是 Nismo 自家的 Weldina NE-1 全鈦合金中至尾死氣喉.
Z2 的傳動系統同樣以日常街道使用為依歸, 採用雙片式極力子及飛輪總承, 令它不會將像其他多片式產品般難以掌握控制, 反而 Nismo 這樣的設定將方便性與原裝車看齊. 傳動軸改用碳纖維的製成品, 能進一步減低車重及引擎負擔. 其他部份包括前後差速器改為機械式 LSD, 及加入 Nismo 自行開發的前後牽引力分配控制器. 除了引擎部份外, Z2 的車架及底盤都經過徹底的強化, 令整輛車的性能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Nismo 運用了大量 JGTC 的技術將之街道化, 令車身的剛性大幅提高. 懸掛與原裝車一樣配備前雙搖臂多連杆的設計, 但內部零件全部換上 Nismo 的高性能款式. 吸震筒由 400R 的 Bilstein, 換成了德國製的 SACHS 出品, 設計出一套近乎賽車級別的攪牙避震. 除了可隨意調較車身高低之外, 還可以作三個不同級別的軟硬 setting.
這輛 Nismo Z2 Tune 模型是 Autoart R34 GT-R 系列中的後期改良製作, 其後才再生產標準版的 Upgrade Version. 若將 Z2 Tune 與初期的 Nur 拍在一起, 可以見到兩個不同時期版本的差距. 銀色車身與整套盔甲 (Body Kit) 配合得天衣無縫之外, 油漆水準亦不錯, 自己的 Z2 Tune 在 2008 年購買, 相隔近三年之後不但沒有褪色, 而且光澤依然. 車身結構與大部份同廠模型一樣紮實, 只是右邊車頭泵吧罅隙粗了一點. 車輪可以暢順轉動, 但呔盤轉向就有一點卡住卡住的現象, 或許沒有多少人會理會這一點. Z2 Tune 模型在車門上也稍作修改, 從中期版本開始已裝上車窗及捨棄初期俗稱 “狗腳跤” 的外露 U 形跤改成現今流行的接合式薄跤. 除此之外, 車頭鬼面罩及泵把內的柵格已採用金屬物料製造, 而原先車尾的 GT-R 貼紙亦由徽章代替.
打開引擎蓋後, 發現倉門依然用上舊跤, 但已加入支撐杆 (尾箱門則加上油壓支撐杆), Display 的時候終於可以讓引擎示人了!! 既然 Z2 是改裝車, 引擎的外觀自然有所改動. 首先, 印有 Z2 Tune 的仿不銹鋼 Tower Bar 當然搶眼, 其次就是閃爍的氣喉及細少的 Nismo 水箱蓋. 引擎整體感覺不錯, 膠感並不明顯, 這已比 Nur 好很多. 但有些地方還需要改善, 例如整個 Engine Bay 原車都是用銀色格仔紋隔熱物料包住, 而非模型般用上車身顏色漆油, Tower Bar 螺絲位更不會有黑色膠件. 另外, 氣喉之間的接駁圈 (即藍色間地方), 應有白色 “nismo” 字樣. 不過 Z2 Tune 模型有一地方值得讚許, 就是車尾底部兩個細小的散熱器. 老實說, 我當初對這個部份從沒有任何期望, 所以一直不知原來模型也有做到這一點, 直到今次拍照才發現, 真是有點孤陋寡聞的感覺. 雖然 Autoart 做漏了散熱器周邊零件, 但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
內籠改動相對較少, 主要是紅黑配搭的顏色及一對全新設計的座椅, 座椅像真度屬中上水平. 另外, 安全帶比過去的更具質感, 據當時 Autoart 的朋友解釋, 由 Z2 Tune 開始, 新模型安全帶所用的材料將與我們平時用的安全帶是一樣. 中控台與 Nur 一樣, 只是中央數據顯示器的 Logo 由標準版的 “GT-R” 字樣改成 “GT-R nismo”, 而錶板的底色亦改成白色及改用最高 320km/h 刻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