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軟開幕(Soft Opening)階段的「MINT」,是新加坡一幢五層樓高的玩具博物館,宣傳單張這樣寫道:「每一位進入博物館的遊客,看見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勢必會有失而復得的美好感覺……」我不同意。館內超過五千件的玩具,件件年代久遠,動輒有過百年歷史,相信大部分參觀者當時還未「面世」,何來「失而復得」呢?倒是這些老古董玩具,真的讓二十出頭的我大開眼界。
全寫是Moment of Imagination & Nostalgia with Toys的「MINT」博物館,意思是去想像、去懷念那些被遺忘的玩具時代。博物館的成立,真要多得身兼商人及機電工程師的Chang Yang Fa。這位老先生周遊列國,一見到玩具便買下,就連相關產品如棋子、海報、明信片都不放過,總數超過五萬件之多;奇就奇在他沒有拆開包裝,更沒有玩到熔熔爛爛,所以玩具保存得非常之好。結果博物館精選了其中五千件,分布於五層展覽室,讓這年代生的人去重新認識。
恐怖米老鼠 有段古
說到重新認識—其實這四個字不大適合,或者用「競猜遊戲」應該會更貼切。不知是當年手工差劣,還是另有一套審美標準,玩具的模樣總是千奇百怪。未到中年先發福的蝙蝠俠尚且有可尋,狗唔似狗、兔唔似兔、全身烏卒卒的布公仔,你又怎會聯想到是Felix the Cat?當然,亦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米老鼠。 話說當年英美兩國關係緊張,米老鼠是美國佬產物,英國方面的生產商自然「有咁Hea得咁Hea」,手工差不特止,還自行加上一排獠牙,才有「米老鼠激似喪屍」的恐怖模樣。難怪在參觀期間,「乜呢隻係Popeye」、「點解小飛俠咁醜樣」等怪叫驚嘆之聲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