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sdaily 玩具日報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285|回復: 10

[其他] 80後短片預言 2046港滅亡

[複製鏈接]
發表於 6-3-2014 02:36: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七國咁亂 於 6-3-2014 02:43 AM 編輯

【晴報專訊】香港將於33年後被小行星擊中致毀滅?80後創作的一段短片近日熱爆網絡,導演憑片寄意盼回到沒有自由行、中央干預和大財團的「那些年」。有學者認為,政府漠視本土需要,年輕人惟有憑創作表達不滿。

短片《香港將於33年後毀滅》講述一顆小行星將於2046年擊中香港,三分二港人選擇離開,大財團撤離,自由行不再訪港。意想不到的是,之後香港卻因而「重生」,街坊小舖得以生存,樓價下跌至每人可以買兩個單位,普選只用了三個月就完成。最終政府成功研製出高能量炮,擊碎小行星解救香港;不過政府沒有將消息公布,以求「新香港」可長此下去。

不少網民「激讚」短片,上載Youtube一日已獲近五萬點擊率。27歲的導演吳兆麟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近年不少港人對前景感到失望,短片是承接這種社會氣氛而創作。他認為60至80年代香港最有特色,但回歸後問題不絕,例如大財團壟斷,產業單一,自由行更嚴重影響港人生活。

導演:回歸後問題不絕

吳承認,短片內容與現實相距甚遠,但希望能夠讓觀眾思考,是否願意留在香港應對未來的問題,以實際行動保衞本土文化。

愈來愈多年輕人以本土意識為創作題材,例如早前的潮文《澳牛的黃昏》同樣引起不少人共鳴。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雖然80後未必親身經歷過所嚮往的舊香港,亦明知不可能回到「那些年」,但由於政府回應不到本土訴求,年輕人惟有以這類創作表達不滿。

「香港本土」成員、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認為,一簽多行、雙非孕婦以及奶粉慌等問題,令本土意識在2011年底全面爆發,「以往中港矛盾或只涉及政治層面,但現在連經濟、社會、文化統統都有」。

文化評論員彭志銘亦認為,年輕人面對畢業還錢、打工、家庭、買樓等壓力,加上香港逐漸大陸化,令他們對前景感到悲觀,更不相信「50年不變」的承諾;卻從歷史書及長輩口中認識到,「50年代好窮,但開心」。他說,部分人已意識到,遊行已非有效方法,惟有尋找另類渠道表達聲音。

逾半零售業 不滿反自由行

就近期的反自由行示威,工聯會屬會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在上月下旬,訪問400多名會員。結果有58%受訪者對反自由行行動覺反感;54%人認為行動會影響公司營業額及僱員收入。72%人認為自由行對公司的營業額和其自身的收入有幫助。

總會理事長鄧祥勝指,市民有不滿,應向政府反映,不應針對和辱罵旅客。他建議,政府應加快擴大本港接待能力的措施,在邊境設購物區,以分流旅客。

「驅蝗行動」發起人梁金成回應指,市民示威亦是向政府反映意見,並謂近期網民發起的「拖篋」行動並未罵旅客或造成衝突。對於被指影響生意,他稱,現時零售業發展並不健康,部分地區「三步一金舖、四步一藥房」,他覺得縱使內地客減少,業界亦可多照顧及開拓本地客及外地旅客的市場。

特首梁振英昨稱,港府重視本港的旅客承受能力,發展旅遊業時,亦會做好各方面的調適工作。

超低能,好心就正正經經搵份工做啦,我唔係支持大財團,但無佢哋,同初期無東江水一樣,你要求嘅資助,一大堆綜援金,車資補貼,喺邊度變出嚟?當初要求自由行救港,又唔見你哋反對,依家執完人哋幾劑,玩厭咗就踢人落床,做人係咪要做到咁 (雖然佢哋D行為真係幾討厭)。加呢樣稅又話影響民生,加嗰樣稅又話加重負擔。無腦嘅仲話每人派一萬蚊。我建議:將庫房全開,將所有錢平均分派比每個人,以後係生係死你自己攪掂,解散政府,全民自由,咁就天下為公,天下太平!
發表於 6-3-2014 06:43:59 | 顯示全部樓層
件事反影普遍80後90後,不會捱不會接受現實,由未畢業企圖申請公屋,未讀好書就怪政府教育制度,試未考就怪無岀路,為什麼借錢讀書?就是想岀身找到不用捱就管理層,「副學士」就是最佳寫照,最慘就是自命知識廣博自命不凡的八九十後,經濟政治也未學會,就學人評政府評大商家,真正讀不到書的也是這樣想才大件事,可悲!

既然嚮往60-80年代,就應該真正理解當年香港人如何面對社會,香港有曾人人買得起樓嗎?大財團如何崛起?今日沒有麥當勞大家樂大快活美心,放學如何免費有地方做功課涼冷氣wifi上網?蒲完那有地方睡及hea?試試去同價甚至更貴茶餐廳有無前述服務?沒有連鎖零售商,會有今日經濟?他們賣得貴?惠康百佳只僅市佔一半多少少,為什麼不去比他們平的小型超市雜貨舖士多?這類商舖週街也有,經濟不蓬勃真的有人跟你爭取普選?我只可說這種想法就等如,要有子女,只性交不用懷孕丶撫養,岀生就是成年人,還能立即供養父母兼好食好住,「你估我沒曾付岀嗎?做愛十分需要體力的,有誰知我有幾難捱!」

唯一說得沒錯就是香港沒將來.......
發表於 6-3-2014 22:17: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gazza1211 於 7-3-2014 01:45 AM 編輯

上面兩位ching都說得太對了!

回顧以前幾十年,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困難:
70~80年:揾食困難、人口過度膨脹、工廠職位開始外移;
80~90年:石油危機、通脹嚴重、中英談判、英女王pk、64事件;
90~2000年:上半場香港經濟隨美國經濟起飛而好景;下半場股樓爆破、金融風暴、新聞報紙大把跳樓新聞。
2000~2010年:上半場科網熱爆破、通缩、沙士;就算各人覺得大陸怎麼樣不好,下半場事實卻是因為中國經濟起飛jump start香港的經濟。

為什麼以前沒那麼多人出來遊行要福利,就近年才這樣??d人說未來沒前途,誰人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以前d人面對困難時都咬緊牙根、默默奮鬥渡過。以前每一個前十年的人,怎麼知道下一個十年會怎麼樣?

如這以後每個十年d人都只顧拿著數、2046之前香港就肯定滅亡。
發表於 7-3-2014 09:31:08 | 顯示全部樓層
拍片條友只係識得幻想不勞而獲乜都係人地錯:38:
 樓主| 發表於 7-3-2014 18:02:5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4# yugi

就算有人鬧我唔公平、盲目批評都好,小弟真係無時間睇廢青拍嘅嘢{:1_222:}
發表於 9-3-2014 14: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上面兩位鍵盤戰士世事都給你看透了 :64:
發表於 9-3-2014 19:32: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水水的基地 於 9-3-2014 07:36 PM 編輯

純粹一個,"If",樓上既師兄,想得太多了。不過個社會真係無得返轉頭,無得同以前比較了。
發表於 10-3-2014 14: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 今日在網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據說作者住在臺灣,幾應景的, 在此轉載, : )

香港人有一個流行語, 叫「上岸」.

香港人的人生觀裡, 人的一生就是在海裡游泳求生, 你不努力向水面
游, 就會溺死. 而大部份香港人, 如果沒有甚麼家底, 他們一生追求
的事情就是「上岸」, 所謂上岸, 就是得到了資產, 即使房地產, 或
者是得到一份一生的保障, 例如當公務員. 之後就可以脫離這樣競爭
的地獄過下半輩子. 從不穩定的現在, 走向穩定的未來.

這可說是在 1985 年前出生的大部份香港人的夢想, 擁有一些物業收
租, 領取公務員的長俸, 移民他國, 皆是上岸.

而上岸的標準, 就是取得多過自住需要的物業, 只要你能擁有多於自
住需要的房地產, 在香港收到的租金, 已多過你一份普通工作的收入
, 為了這原因, 大家都不介意借下重貸買房地產, 就是為了完成「上
岸」的願望.

跟臺灣很像對嗎?

借下重貸就是認為未來的房價一定會比之前高, 這就是過往的經驗,
如果這件事沒有發生, 那麼把你的房產減去房貸, 你的資產數字必然
是負數.

早在三十年前, 已有香港的學者指出, 這樣的發展會將香港導入災難
, 不過當時沒有人理會這種言論. 去到九七之後, 「上岸理念」受到
了最大的挑戰, 就是九八年的金融危機. 導致了香港的地產全線下跌
, 一堆人生綁了房貸的人變了負資產. 這些人抱怨, 他們早已「上岸
」, 卻被重新踢下水.

而當年被委任(即非選舉出來的)的臨時立法會, 做了一個影響深遠的
決定, 就是取消了租務管制---在這之前, 租金每年的漲幅是受限
的, 在這之後, 租金可以一年升一倍都沒關係.

租務管制的取消, 埋下了香港日後租金和房價無限上升的導火線, 自
此之後, 香港的租金就不斷向上升. 資產價格亦然. 但之後再有科網
泡沫爆破和 SARS, 每一次打擊房價, 都是打擊「上岸」的人. 這些
「上岸」的人聯合了本來就對政府不滿的人, 發動了七一遊行, 把董
建華給處理掉.

可是每當房價回升, 各產業的成本也會上升, 使各種產業都無法發展
, 香港是否不能種菜: 香港是有菜農的; 香港是否不能有工業? 香港
是靠工業起家的. 香港人是否不能研發? 香港也出很好的研發人員,
可是過高的租金會扼殺大部份的實業.

「上岸者」這個群體, 他們的人生完全和房價相綁, 當房價大利時,
他們就是扮演陰乾其他產業的既得利益者, 但是當房價大跌時, 成為
「負資產」的他們又成為社會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我想, 臺灣也會走
向這樣的社會結構.

不論香港和大陸政府, 大概也理解了這群體的特性, 這就是自由行政
策的遠因. 自由行政策的確如大陸網友所說的「中央政府對香港輸血
」, 但沒被誤解的是, 他的受惠者非常的有限. 而且會進一步惡化一
些其他事情.

大陸的各種特殊情況, 使大陸需要一個「商場」, 一個用來出售根本
自己不需要也不製造, 從外輸入的奢侈品(例如名牌), 金飾(香港沒
有金礦), 外國的奶粉(也不是香港製造的), 電子產品, 基本上香港
賣的東西全都是別人的.

香港人為了「上岸」而產生的軟弱, 要求地產價格無限上升的願望,
結果就是產生了這種奇怪的「旅遊」, 因為這往往不是目的, 而只是
順便做的事情, 真相是, 香港取得了專賣權, 變成了對大陸專賣奢侈
品, 奶粉的買辦.

這不是「旅遊」, 這是「採購」, 只是將本來可以用一條條貨船做的
出口, 以旅遊的名義變成來香港的零售. 目標就是保障香港的租金能
夠只升不跌, 結果也一如所料.

結果是, 整個彌敦道, 兩邊幾乎全部都是金飾店, 至於租金, 用臺幣
算應該是每月數百萬起跳. 文具店? 或者你想到的小商家, 他們要不
就是消失, 要不就是變成了高價品, 就像網絡上流傳的百多塊港幣「
叉燒切雞飯」.

也只有像金飾, 奶粉這種超高利潤的東西, 才能夠支撐起這種異常的
租金, 香港的食店, 一桌一天可以去到一個座位一天服務「三十個客
人」, 這已經足以挑戰世界紀錄, 也可以明白為何香港的食店這麼小
, 那些服務生的臉那麼臭, 想要把你趕走, 因為你在那邊坐一小時又
怎可能服務三十人?

然則, 高利潤, 但高租金, 利潤就是全部跑到去店鋪的業主手上, 他
會令基層勞工的薪水提升嗎? 不會, 也不必要, 更多的人口使勞動力
更為僧多粥少, 何需要甚麼高薪? 整個店子的員工薪水加起來, 隨時
都不及租金的一半. 而這些薪水和十年前相比可能還低了的人, 自己
住的地方, 租金卻上升, 外面的物價也隨租金上升, 維護這些「上岸
者」的代價, 就是使「沒上岸」的人景況更惡劣.

北京對此是否不知不覺? 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幾年前, 我在親共媒體中, 就已看到文章, 當初北京開放自由行
的時候, 已經有大陸官僚警告過香港政府中人, 我們不是不能放人給
你, 你要多少我有多少, 但就怕你香港受不來. 北京早就預計到這樣
做會有問題, 但香港的既得利益者, 寫包單認為沒有.

這個輸血, 輸血的對象是房地產擁有者, 而他們的力量增強了, 並沒
有打算給回普羅大眾. 不會加薪, 不會投資新的產業, 不會把這消費
回本土經濟上. 他們更熱心的把這些錢拿到海外去, 故此你也能夠留
意到, 為何留學生當中親近這類政策的人何來, 當他們就是這些利益
的受益者的後代時.

這些錢沒有經到工作的人和普羅大眾的手裡, 但是社會的副作用卻是
他們承受, 包括公共交通的飽和, 擠迫, 物價上升, 住屋狹窄, 各種
實業的經營困難. 收買了香港的既得利益中堅, 背後卻有犧牲基層的
代價.

而上岸成功的人無法理解事情的變化, 他們的言論往往透露出他們對
現況的抽離, 比方說, 前陣子有人說「我認識個有為青年, 剛讀完書
就把自己的物業押了出去往廣西創業」, 原本說的人好像是勉勵年青
人, 但第一下就破了功, 一般的年青人何來物業可押?

然後最近又有退休高官, 說「為香港的年青人很痛心, 香港年青人應
該去大陸當公務員」, 這句我說給我在大陸的年青朋友聽, 全部都笑
爆嘴, 甚麼時候輪到你香港人來大陸當公務員?

可是他們活的世界是如此, 他們認為世界變激進是受到煽動或年青人
受到蠱惑, 而他們不會明白, 上次我帶大陸的朋友去香港購物, 向那
位大陸朋友(說粵語, 因此對方不知道他是大陸人)的店員, 是香港的
中年婦人.

香港的問題是源自沒有靈魂, 在英國政府的殖民統治下, 每人都只需
要看到自己的部份, 就能安康生活, 擁有權力的人, 或者官僚, 也只
是這樣受英女皇保護的零件, 像瞎子摸象一樣, 只要聽從上面的指令
, 一切都會及應該變好. 而無法也不懂, 以香港作為一個整體的立場
去看問題.

當自己切身的問題解決了, 這世界就不應該有問題, 而所有被問題困
擾的人, 都只是激進, 欲求不滿, 或者被煽動的蠢人. 他不明白這些
人為何不滿, 因為他自己沒有不滿. 而他自己不滿, 不是因為社會沒
有毛病, 他們很可能沒想到, 「上了岸」的自己, 就是社會的毛病.

用共產黨的說法, 香港發生的情況, 是「階級鬥爭」. 上了岸的階級
和沒上岸的階級的鬥爭. 雖然看起來像是中港衝突, 不過站在我的立
場看, 這是香港人的內戰. 遷怒大陸人的一方, 是這種政策下的受害
者群, 而另一方, 也只是受益者, 或者更接近大陸人常說的那種「有
優越感的香港人」---他們對香港人也是有優越感, 對別人我想也
是一樣.

臺灣各個新聞, 例如有人說房價是經濟領頭羊, 在我這個香港人看來
, 也是同一個套路.

沒有遠見的政策就是製造禍根.
發表於 10-3-2014 14: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還有這一篇,可能有大大已看過 :


一個中產屋苑的香港故事(JohnCoal)
如果你已經忘記美孚花園牙籤樓官司與抗爭,讓我提提你,這裏有另一個屋苑叫麗港城。這個地方我認為是香港中產故事必講的一章。
它的確很中產,自成一國,交通不算方便,要進來要在地鐵站乘四十五秒小巴或行三五分鐘,隔壁是一直沒有多大發展的茶果嶺村。加上裏面只有百佳,沒有街市;連裏面最大的商場也被領匯收購了,從村那邊望回麗港城,它身影高大儼如香港社會發展指標。
它落成的時候,1990年,樓市炒風起,吹來黑社會排隊賣籌,沒記錯的話,當年他們以飲管為記,故有飲管黨之稱。這批業主第一個集體回憶,恐怕是買樓之後,政府在一街之隔的社區服務大樓增設精神病康復者日間活動中心。他們恐慌,也覺得受騙:社區設施不是應該利民的嗎?他們少有地組織起來,而政府及福利組織周旋:結果是,這成了香港Not in my backyard寧避設施的經典例子。設施畢竟還是建了,從沒發生他們憂心的事,直到今天。樓價也沒有受影響,還是號稱的十大屋苑之一。
他們九七年經歷了樓價的高峰,據說不少人當年搬入來,這幾十了年總是回不了過去。這個中產社區據說很安靜,但有些不大明顯的風雨。像十年前曾經有一期要換過所有大堂的設計,但最後不了了之。又像幾年前,政府要起動九龍東。原本附近要起高樓,但爭取之下,高樓矮了,變成一樓小小的凱旋門式的大樓。
也像很多中產社區,他們的區議員由支持泛民的獨立議員,變成了建制的議員。這也許不意味甚麼。2011年,這裏一件「平反六四」T恤讓我們見識過鷹的黑影,但李克強也竟然來了。有趣的是,有個政黨不過是一班律師和專業人士,但他們個別黨員在這裏的banner,壽命總是不長。但只要一有他的臉,就一定會在早上發現被割爛,但沒有他的,可以沒事。還有一件事:這裏有很多免費報紙拿,但從沒有爽報。晴報頭條最早被拿走,但最後總是am730。就是這個安靜的小社區。
直到去年。一個現在被稱為神秘財團的要發展一個不起眼的小地上起酒店,準備建得比他們的樓高十來廿層。他們一直相信,在規劃圖裏說的社區休憩設施是會出現,但成為酒店?不能接受。而且上面的木屋是私人地,也酒店連附近小塊的官地也劃進去。奇怪之極。在某次區議員搞的諮詢大會上,大家都在憂慮地說不滿。然而,隔壁茶果嶺村的村長顯得很興奮。他們平時斯文,這時都在鼓噪起來,跟他們眼中的激進人士一模一樣,不同的是,他們要他離場。他們發起簽名運動,到城規會抗議,終於財團暫緩申請。
他們以為可以安樂,今個月卻又有人告訴他們,這個程序又開始。也許有人發覺要更多方面爭取。終於,他們聯絡傳媒。上一次的行動,還多人報;但這次,神秘集團曝光,一些怪簽名被查出來,事情變得更有新聞價值,但這次只有三間報館作過詳細報導:蘋果、am730和星島。
希望他們發現,這三間報館有兩間被人抽廣告。他們又發現,從中環軍事碼頭的事上,城規會這陣子是會開閉門會議?是會限制說話發言的時數,即使全屋苑的人一起出席也會因為他們發言的人「太多」的時候?也發現他們的區議員,有機會會在會議裏被人抬走?(然而若你留心香港政壇八卦的話,你會知這件事發生的可能性奇低。)
這幾件事,在另外的報紙裏,在tvb裏,像他們的抗議活動一樣很少提。而很清楚的是,他們是不會想這件事「政治化」,只想生活得好一點,可以清靜一點。在他們體會到他們自身的脆弱前,話說回來,他們的區議員在為他們爭取東九龍高架列車在開到他們那裏,好讓他們可以到郵輪碼頭,享用附近的設施。讓人奇怪的是:那不正是邀請人在那裏起酒店?對,這就是香港的中產社區。
發表於 13-3-2014 02:3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3# gazza1211

講得好
發表於 13-3-2014 10: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而家穿膠花可以過活又何妨??

個世界變左就係變左,無得返轉頭!點可以同以前比。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Toysdaily 玩具日報

GMT+8, 27-11-2024 11:58 AM , Processed in 0.0349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