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sdaily 玩具日報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469|回復: 0

[分享討論] 沒告訴你的「疾風知勁草」典故下半部�文﹕蔡子強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3-11-2014 06:44: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基拉陳 於 15-11-2014 06:37 AM 編輯

http://www.pentoy.hk/%e6%99%82%e4%ba%8b/c09/2014/11/14/%e8%94%a1%e5%ad%90%e5%bc%b7%ef%bc%9a%e6%b2%92%e5%91%8a%e8%a8%b4%e4%bd%a0%e7%9a%84%e3%80%8c%e7%96%be%e9%a2%a8%e7%9f%a5%e5%8b%81%e8%8d%89%e3%80%8d%e5%85%b8%e6%95%85%e4%b8%8b%e5%8d%8a%e9%83%a8/

周日,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特首梁振英,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熒光幕所見,習近平在開放給傳媒拍攝的開場白中,未有像過往領導人在類似場合般,表明支持特首施政,即時惹來了一些揣測。

不知是否有人心虛,因而覺得需要「補飛」,會面後,有「消息人士」即向部分傳媒選擇性放風,說:習近平在會上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兩句詩來形容梁振英,又說梁是一個「在關鍵時刻信靠得住的人」。

傳媒沒有認真探討有關歷史的典故

翌日,愛國和親建制報章,對此爭相引述,並謂這是對梁的高度肯定。

不少報章都有介紹這兩句詩的出處,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贈蕭瑀》一詩,並說出相關歷史背景,那是李世民有感功臣蕭瑀,在李家兄弟為爭奪王位的一場你死我活之宮廷鬥爭中,堅定地站在自己一邊,最後幫他奪位成功,因而作下此詩贈予蕭瑀,讚揚他乃忠貞之士,當中不無感激之情。

蕭瑀性格好鬥,為國家添煩添亂

幾乎所有報章,寫到這裏都擱筆,而沒有再進一步深入看看這個故事的下場,認真探討這個歷史典故。所以,它們說的固然是事實,但卻也只是事實的一部分,這裏且讓筆者再多補充幾筆,還讀者一個全貌。

事實上,當太宗繼位後,蕭瑀即成了一麻煩製造者,爭風呷醋,與其他大臣如房玄齡、杜如晦、魏貞等鬧得十分不快,同僚間關係異常緊張,他的性格好鬥,經常和同僚爭吵,令太宗大為頭痛,不勝其煩,雖曾多次勸告,但蕭瑀卻仍不以為然,結果為了顧全大局,太宗只能把他罷免,讓他賦閒在家,靜思己過。後來太宗又始終念舊情,於是又讓他復職,但「江山易改,品性難移」,蕭瑀依然故我,由於性情「骨鯁」,有一次又與大臣在太宗面前厲聲爭拗,因不敬罪再次被罷。於是,就是這樣,時而罷免,時而復職,浮浮沉沉,但無論如何,蕭瑀從此之後再難進入太宗處理政事的核心班子了。

貞觀廿二年六月癸酉(24)日,蕭瑀病死,年74。宮廷太常上諡曰「肅」,太宗認為蕭瑀性多猜貳,剛忌太過,最後諡曰「貞褊公」。

中央領導人會否話裏有骨?

因此,蕭瑀的典故告訴我們,縱使你自恃忠貞,曾立汗馬功勞,但如果性格好鬥,與同僚關係緊張,不能團結人心,反而惹來紛爭不斷,就算上司本來多看重你,都有心死的一日,為了顧全大局,到時也只能忍痛割蓆了,尤其是,當上司已曾經給過你痛改前非的機會。

看到這裏,讀者會否覺得蕭瑀的故事熟口熟面呢,那豈不是梁振英處世為人的最佳寫照?事實上,梁最缺的就是「人和」。

中央領導人的兩句詩,會否話裏有骨呢?

梁最缺的就是「人和」

梁振英當選之初,曾經聲稱要搞好「香港營」,團結各方。但新班子上任後不久,不單不能網羅到好的人才效力,之後,更出現不少人「跳船」。兩年之後,情况更糟,不單止香港社會陷入空前的撕裂,就連建制派,也出現離心,縱然北京三令五申,但建制派也只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出現陣前倒戈,公然要求梁考慮辭職的例子。

周一,董建華成立「團結香港基金」。基金的名字可謂「畫龍點睛」,無論基金客觀上有否能力達到目標都好,它至少點出了香港如今的問題所在,無論梁振英如何口口聲聲要搞好「香港營」都好,兩年來,香港只落得更加分崩離析。

就是梁自己搞不好「香港營」,才要麻煩董出山「團結香港」,團結一些梁團結不到的人。事實上,他們亦稱,現時社會分化,社會各階層出現撕裂、對立局面,距離很遠,故今次設計基金的標誌,是綠色橢圓形內寫有一個「好」字,寓意男、女手牽手,縮窄分歧,至於綠色則由黃色加藍色變成。

不要因為詩的表面含義而沾沾自喜

香港人看到的,董建華看到的,中央不會看不到,因此借古喻今,警戒梁不要再惹事生非,做好人和,也不會完全是憑空臆測了。

其實,中央領導人的說話,不能簡單從字面去理解,要小心思考內裏有否進一步的深意,這已經有很多人說過。例如2005年,曾蔭權在北京宣誓就任特區行政長官時,當時的總理溫家寶特別引用了《論語》的名言來鼓勵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很多人都知道這兩句說話出自曾蔭權的先祖曾子,但朋友梁文道對此背後的含義,卻有進一步的精闢分析,他在6月28日《都市日報》的專欄中,寫了一篇文章〈曾子遺訓〉,說出了當中很多的上文下理,與曾蔭權性格弱點上的關係,讓我眼界一開。

所以,如果聽到「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兩句詩,便沾沾自喜,奔走相告,而不懂得凡事戰戰兢兢,不去多反省典故中有否更深層的意思,如此膚淺,也就死了也不值得可憐了。

因此,我贊成一些建制派的建議,重新把中史列為必修科,至低限度,要那些只曉得仰望白宮的「金鍾仁」必修。

#本文意念由朋友麥太提供,特此鳴謝。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Toysdaily 玩具日報

GMT+8, 13-1-2025 06:49 AM , Processed in 0.0228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