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sdaily 玩具日報

 找回密碼
 註冊
樓主: t2_t2

合金模型車貼圖討論區(1:12, 1:18, 1:43, 1:64)pg.65 add 1/12 Enzo & F40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1-4-2011 04:45:07 | 顯示全部樓層
Hotwheels F430 scuderia x BBR Enzo Ferrari x Hotwheels MC12
發表於 11-4-2011 21: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aaron167167 發表於 11-4-2011 04:37 AM

Elite F430 Scuderia :handshake: ... ... 除咗未出果D,我依家法拉利張List就係爭佢同575MM,不過Scuderia 俾人貼咗60週年既0麥頭好難再用合理價入手,:die: 怨念之物
發表於 13-4-2011 12:07:24 | 顯示全部樓層
Volvo T5-R Sedan - 1:18 by Autoart





































與 Wagon 版本差不多同期製造的 Sedan 版本, 雖然車身所用的模具不一樣, 但內廂裝飾或引擎都一模一樣.  用自己的 Wagon 版本作比較的話, Sedan 的尾門感覺上比 Wagon 紮實一點, 但這部 Sedan 左前輪後方有補油痕跡, 算是扯平.
發表於 13-4-2011 21:24:40 | 顯示全部樓層
唔知有無大大有1:43 ebbro出嘅R35呢?
發表於 15-4-2011 18:33:25 | 顯示全部樓層
在 R34 GT-R 仍未停產前, Nismo 在 2000 年的時候提出了名為 “Z Concept” 的計劃.  “Z Concept” 的目的就是為 GT-R 進行最高程度的改裝, 令它無論在賽道或街道都可以成為一級跑車.  經過兩年的開發及研究, Nismo 成功製成了 Z1, 也就是 Z-Tune 的第一個版本.  Z1 的改裝元素完全來自在 JGTC 比賽中吸取的經驗, 由於當年的 GT-R 賽車還未使用 V6 引擎 (據說 2003 年開始才改用 V6 機器), 所以改裝 RB26DETT 引擎對 Nismo 來說簡直易如反掌.  Nismo 掌握了許多街車改裝的數據和經驗, 而 Z1 就是從這些數據中孕育出來.  Z1 只是一輛慨念車, 並沒有推出市面.  Z1 的改裝細節基金上與後來的 Z2 一樣, 只是馬力達更高輸出的 600ps.







外觀上, Z-Tune 整套擾流套件是可作公開發售, 並非真正的 Z-Tune 才可擁有.  這套包圍是源自 400R, 只是因應 R34 身上不同的線條而作出修改.  另外, Nismo 或者吸取了發售 400R 的教訓, 原本定下 99 輛的銷售目標卻因為遇上不可預見的因素而最終只生產了 44 輛, 所以 Nismo 方面便將 Z-Tune 的銷售目標定為 20 輛, 剛好也可以紀念 Nismo 部門成立二十週年.  買家購買 Z-Tune 的方式亦可以選擇, 你可以花上 17, 745,000 日元直接向 Nismo 訂購一輛 Z-Tune, 或者將閣下的 R34 GT-R 交予車廠進行改裝, 當然你仍需要付出 13,125,000 日元的代價, 兼且 Nismo 方面拒絕接受任何經碰撞事故, 或行駛多於三萬公里的 GT-R 進行改裝; 而最後廠方亦會考慮買家的知名度, 及無不良駕駛紀錄的買家為優先.  高昂的售價, 加上 Nismo 的買家要求嚴謹, 令 Z-Tune 只生產了 19 輛.





之前提及過 Z-Tune 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全面改造的賽車版 Z1, 內裡幾乎融入了 JGTC 大部份現有的成果, 甚至車架也換上碳纖維部件, 整體剛性絕非標準型 GT-R 可媲美.  動力系統上, 引擎內部已經過翻天覆地的改裝, 令 Z1 輸出達 600ps 馬力, 龐大的輸出基本上沒有從日常耐久性作出考慮.  相對於販賣型 Z2, 動力輸出為耐用性進行了妥協, 馬力被下調至 500ps, 同時加入了冷氣系統, 催化器, Connolly 真皮座椅及車內其他裝飾等等…











Z2 的內部改裝繼承了 400R 的改裝細節, 引擎排氣量仍為 400R 的 2,771cc, 甚至連口徑及衝程也相同.  要將 RB26DETT 的排氣量加大對 Nismo 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 活塞, 連杆, 曲軸, 缸床墊片等全部與 400R 相同的方式進行處理.  活塞被換成直徑 87mm 的鍛造製品; 連杆長度被縮短; 令活塞行程增加至 77.7mm; 曲軸是 400R 移植過來的; 缸床墊片由原裝石墨製品換成金屬的 1.2mm 產品; 油底殼則改用有防傾功能的合金製品.  Nismo 同時修改了燃燒室的形狀以利燃燒效率; 汽門座亦被重新打磨, 令進氣效率更高; 而凸輪軸則是 Z-Tune 專用貨色.  除了引擎內部硬件升級外, 周邊的設施均被替換成更可靠的高性能製品.  例如 Nismo 的燃油泵, 燃油管, 燃油噴咀… 由於 Z2 依然是採用雙渦輪增壓引擎設定, 所以排氣系統頭段為兩條不銹鋼頭 Pipe, 之後是三元化催化系統, 最後便是 Nismo 自家的 Weldina NE-1 全鈦合金中至尾死氣喉.









Z2 的傳動系統同樣以日常街道使用為依歸, 採用雙片式極力子及飛輪總承, 令它不會將像其他多片式產品般難以掌握控制, 反而 Nismo 這樣的設定將方便性與原裝車看齊.  傳動軸改用碳纖維的製成品, 能進一步減低車重及引擎負擔.  其他部份包括前後差速器改為機械式 LSD, 及加入 Nismo 自行開發的前後牽引力分配控制器.  除了引擎部份外, Z2 的車架及底盤都經過徹底的強化, 令整輛車的性能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Nismo 運用了大量 JGTC 的技術將之街道化, 令車身的剛性大幅提高.  懸掛與原裝車一樣配備前雙搖臂多連杆的設計, 但內部零件全部換上 Nismo 的高性能款式.  吸震筒由 400R 的 Bilstein, 換成了德國製的 SACHS 出品, 設計出一套近乎賽車級別的攪牙避震.  除了可隨意調較車身高低之外, 還可以作三個不同級別的軟硬 setting.





這輛 Nismo Z2 Tune 模型是 Autoart R34 GT-R 系列中的後期改良製作, 其後才再生產標準版的 Upgrade Version.  若將 Z2 Tune 與初期的 Nur 拍在一起, 可以見到兩個不同時期版本的差距.  銀色車身與整套盔甲 (Body Kit) 配合得天衣無縫之外, 油漆水準亦不錯, 自己的 Z2 Tune 在 2008 年購買, 相隔近三年之後不但沒有褪色, 而且光澤依然.  車身結構與大部份同廠模型一樣紮實, 只是右邊車頭泵吧罅隙粗了一點.  車輪可以暢順轉動, 但呔盤轉向就有一點卡住卡住的現象, 或許沒有多少人會理會這一點.  Z2 Tune 模型在車門上也稍作修改, 從中期版本開始已裝上車窗及捨棄初期俗稱 “狗腳跤” 的外露 U 形跤改成現今流行的接合式薄跤.  除此之外, 車頭鬼面罩及泵把內的柵格已採用金屬物料製造, 而原先車尾的 GT-R 貼紙亦由徽章代替.















打開引擎蓋後, 發現倉門依然用上舊跤, 但已加入支撐杆 (尾箱門則加上油壓支撐杆), Display 的時候終於可以讓引擎示人了!!  既然 Z2 是改裝車, 引擎的外觀自然有所改動.  首先, 印有 Z2 Tune 的仿不銹鋼 Tower Bar 當然搶眼, 其次就是閃爍的氣喉及細少的 Nismo 水箱蓋.  引擎整體感覺不錯, 膠感並不明顯, 這已比 Nur 好很多.  但有些地方還需要改善, 例如整個 Engine Bay 原車都是用銀色格仔紋隔熱物料包住, 而非模型般用上車身顏色漆油, Tower Bar 螺絲位更不會有黑色膠件.  另外, 氣喉之間的接駁圈 (即藍色間地方), 應有白色 “nismo” 字樣.  不過 Z2 Tune 模型有一地方值得讚許, 就是車尾底部兩個細小的散熱器.  老實說, 我當初對這個部份從沒有任何期望, 所以一直不知原來模型也有做到這一點, 直到今次拍照才發現, 真是有點孤陋寡聞的感覺.  雖然 Autoart 做漏了散熱器周邊零件, 但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





內籠改動相對較少, 主要是紅黑配搭的顏色及一對全新設計的座椅, 座椅像真度屬中上水平.  另外, 安全帶比過去的更具質感, 據當時 Autoart 的朋友解釋, 由 Z2 Tune 開始, 新模型安全帶所用的材料將與我們平時用的安全帶是一樣.  中控台與 Nur 一樣, 只是中央數據顯示器的 Logo 由標準版的 “GT-R” 字樣改成 “GT-R nismo”, 而錶板的底色亦改成白色及改用最高 320km/h 刻度.
發表於 16-4-2011 00:09:29 | 顯示全部樓層
o係香港好多巴迷爭崩頭o既九巴 AV1 @ 300

真係怕遲下D巴迷為左買一架新出巴模o係 80M 大打出手...

http://www.toysdaily.com/discuz/ ... 1999&highlight=

發表於 16-4-2011 12:22:0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952# SuperBus

所以有時巴士迷俾人標籤.. 係咎由自取

下次帶血滴子, 狼牙棒.. 係舖頭開門未俾人片死個幾件就有資格買

其實佢地有冇想過係佢地排隊嘅時候.. 老郭係度想咩~  :34:
發表於 16-4-2011 22:57:47 | 顯示全部樓層
在 R34 GT-R 仍未停產前, Nismo 在 2000 年的時候提出了名為 “Z Concept” 的計劃.  “Z Concept” 的目的 ...
i-Kizuna 發表於 15-4-2011 18:33


"車尾底部".............充分拍出細緻位............好嘢:71:
發表於 22-4-2011 00:49:27 | 顯示全部樓層
真心抵 :086:
bBurago 1:18 Lamborghini Aventador LP700-4








發表於 22-4-2011 02:59:5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955# Assassin


    can u tell me where did u buy it??
thanks
發表於 22-4-2011 03:27:4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Assassin


    can u tell me where did u buy it??
thanks
aaron167167 發表於 22-4-2011 02:59 AM


ME2, THANKS!!
發表於 22-4-2011 14:43:08 | 顯示全部樓層
Lancer Evolution 這個車系自 1992 面世以來, 一直陪伴我長大.  由高中到大學, 其一代比一代更強的輸出, 四驅系統的進化, 令每當新一代車型出現時, 我都會特別留意相關新聞.  雖然每一代 Evolution 都有程度上的差異, 但不變的只有編號 4G63 引擎, 這副引擎自 1987 年搭載在第一代 Galant VR-4 之後, 便一直與 “三菱” 高性能車系不斷進化, 但在 Evolution IX 身上卻是最後一次演出, 因為全新開發的 4B11 引擎將成為新世代 Evolution X 的動力心臟.  最近, 三菱已透露 Evo X 極可能成為 Lancer Evolution 的休止符, 剛巧 Autoart Showroom 在二月的時候有一輛從外地回流的 Evo IX, 想也不想便立即連同另一輛 WRX STi-204 一同買下.









4G63 在 “三菱” 發展的歷史中, 可說是淵遠流長.  4G63 引擎其實是由 1971 年所開發的 4G3 汽油引擎發展出來, 當時的 4G3 引擎, 排氣量為 1.5L SOHC 直列四汽缸設計.  這個設計配合 Galant 車系便在 1972 年便於越野賽場上揚名立萬, 是 “三菱” 車廠歷史上的經典之一.  在當時全球賽車界的趨勢, 是以短衝程, 高轉速的引擎為主流.  而 4G3 引擎的長衝程設計, 在當時就顯得格外的突兀.  這種獨特的設計, 來自於開發團隊獨到的看法.  “三菱” 的工程人員認為, 高轉引擎在高轉速之下的動力分配過於狹窄, 對於駕駛操作的反應太敏感; 簡單一點說就是對車手的包容量太低, 只要稍為犯錯, 便不能將引擎的馬力發揮出來, 並不能算是完美的競技調校.















相對之下, 4G3 這類長衝程的引擎, 雖然無法盡情將轉速提高, 但是在實際運用上, 能讓電油及空氣的燃燒效率提升, 降低污染之餘, 又能在耗油量上具有優勢.  而在適當的調校之下, 能讓引擎在中低轉速出現不俗的扭力輸出, 讓駕駛者更容易發揮; 在機械上的設計而言, 亦能讓引擎的耐用性更高.  “三菱” 在 4G3 引擎系列的成熟之下, 將其排氣量加大, 搭載渦輪增壓系統, 便開發出了全新的 4G63 引擎系列.  這副引擎是車廠在 80 年代要跨出日本, 為挑戰歐洲 WRC 賽事所設計.  由於當時處於渦輪增壓技術並不成熟的年代, “三菱” 在以 4G3 加大而來的 4G63 引擎上, 一口氣加上了電子燃油噴注系統與渦輪增壓裝置, 期望能有更好的輸出.











4G63 一開始是同樣 SOHC 設計, 經過修改後, 變成了 4 Valve Per Cylinder 設計, 並搭載在 1987年十二月面世的第一代 Galant VR-4 身上, 引擎已演變成 DOHC 設計.  為了達成低轉速高扭力輸出的設定, 4G63引擎在長衝程的設計上, 加上了高增壓的渦輪, 在性能與耐用性上取得了最佳的平衡.  1992年, 為了以全新的車輛參加新制度的 WRC 賽事, “三菱” 便將 4G63 引擎安放在另一款用 1.8L Turbo 的 Lancer 身上, 便成了第一代 Lancer Evolution.











隨著 15 個年頭過去, 九次世代交替的結果, Lancer Evolution 的車輛與傳動系統, 隨著技術的演進而不斷上升; 而 4G63 的動力, 亦隨著技術的精進而不斷提升.  與車系名稱 “Evolution” 一樣, 經過了多年的演變, 4G63 馬力輸出的峰值, 已從原本的 250ps 不斷成長至當時日本限定 280ps; 而扭力從原本的 31.5kgm, 亦提升至 Evolution IX MR 的 40.8 kgm的水平, 其動力對轉速的分配曲線, 更符合競技以及市販車消費者的需求.  實力不斷成長的 Lancer Evolution, 曾創下了 WRC 四連霸的光榮戰績.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 “三菱” 引擎工程部門的遠見, 在正確的方向上不斷地鑽研, 創造出這副無與倫比的神兵利器.

油漆: 車頭蓋底部有一點甩油
結構: U 型跤累事
車廂內裝: 仍帶一點膠感的車廂, 安全帶亦如是, 錶板殼留下切割痕跡
引擎: 引擎盆頂用錯顏色, 盤頂欠缺 “三菱” 廠徽, 水箱蓋貼紙亦欠奉, 缺少電線
發表於 22-4-2011 17:43:37 | 顯示全部樓層
p0 下 86 先, 希望大家 like 啦 :34:


發表於 22-4-2011 18:2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958# i-Kizuna


部"頂高機"Where buy and how much?
發表於 23-4-2011 01:49: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AS-GTR 於 23-4-2011 01:51 AM 編輯
真心抵 :086:
bBurago 1:18 Lamborghini Aventador LP700-4
Assassin 發表於 22-4-2011 12:49 AM



  Where did you get it? Saw it on Y!Bid but I wanna check out the real thing firs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Toysdaily 玩具日報

GMT+8, 11-1-2025 05:11 AM , Processed in 0.0298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